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刘醒龙的作家之道(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周末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学的第一要旨,是表现民族精神与灵魂 


    解放周末:在《天行者》扉页上,您写道:“献给二十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怎样的人是您心目中的“民间英雄”? 


    刘醒龙:小说中,我写民办教师们所经历的三次转正,一次比一次荒诞,一次比一次疼痛。但这些可敬可爱的人们,在关键时刻总是表现出大爱和大善,在最卑微时展现出生命的伟大意义。 


    现在社会进步发展很快,人们往往只关注少数几个人,功绩都记在少数人的名下。其实,像民办教师这样作出巨大贡献的还有很多。前几天我从电台里听到,你们上海有一群城市听漏工,每到夜深人静时,就走上大街小巷,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一根简单的金属棒去聆听地下深处的自来水管是否漏水。社会生活中,有太多其他类型的乡村“民办教师”和城市“听漏工”,他们从事的工作微不足道,所作出的贡献也无法表述,无从计量,但这些人却是社会进步中真正的人民英雄。 


    解放日报:茅盾文学奖颁奖词高度评价《天行者》: “他的人物从来不曾被沉重的生活压倒,人性在艰难困窘中的升华,如平凡日子里诗意的琴音和笛声,见证着良知和道义在人心中的运行”。这是否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淋漓尽致地书写民间英雄、强有力地展现民族精神和人性力量,是文学作品震撼人心的最主要原因? 


    刘醒龙:文学的第一要旨是表现我们的民族精神与灵魂。我始终相信,一个泱泱大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它的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一定是靠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延续下来的。但在我们的现当代文学中,这种表现非常不够。我们对自己的发现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确确实实写出了美国精神。而一说到中国精神,我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阿Q。对这种负面的国民性,当然需要反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绝不能把阿Q作为中国的国民形象,不能自己把自己妖魔化了。我们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他们做的事情很多都让人感动,足以体现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的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文学或许该反思:我们是否展现了这种精神?我们是否对得起父老乡亲、对得起生我养我的土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