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者:鲁迅该轻该重?课本与文学史如何互动?(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对于鲁迅语言晦涩的说法,中山大学教授邓国伟不以为然,“鲁迅的白话文吸收了古代文化的精髓,讲求韵律,有蕴藉,如果文学作品都是大白话,像白开水一样还有什么味道?几千年的文学创作,文言文的用词造句,只要还有生命力的,我们应该有所继承,鲁迅就是成功的例子。”

    把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立起来不是中国语文发展的方向,一味强调口语化是值得反思的。

    专家表示,中学生理解鲁迅也许存在一些障碍,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难以克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克服这些语言和语境障碍,感悟鲁迅的人格、精神和关怀,这本身就应该是学习的必经过程。但是这给直接面对学生、教学任务繁重的一线语文教师无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对鲁迅理解的程度,他们讲解鲁迅作品的水平,能否带着学生走近鲁迅的世界,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鲁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鲁迅与课本,谁更需要谁?

    如何理解鲁迅选篇变化

    据顾之川介绍,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育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互补充的方式,而人教社的必修教材课文数量由之前的160余篇减到现在的80篇左右,减少到老教材的一半,所以鲁迅作品选篇数量也相应有所减少,这属于正常的情况。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选文的范围也日趋多元。黄健说,“鲁迅不是完美的,语文课也不是鲁迅课,如果从诸多的鲁迅作品中拿掉几篇,选一些经典作家的名作,让课本丰富起来,也是好事。”

    “不选鲁迅选谁?”黄健反问道,“鲁迅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他树立了新的文化理念和现代价值观,他的文章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这就是鲁迅在语文课本的独特价值,关键在于选哪些,怎样讲,能不能让学生接近鲁迅的精神世界。”他举例说,对中学生而言,鲁迅有些杂文历史语境比较复杂,撤掉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像《过客》则应该入选:人生的前方是坟墓还是鲜花?人生的意义何在?应该怎样面对生命?这样的文章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应该入选。

    相比于人教社老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各地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有的被撤掉,有的篇目发生了变化,但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限度,那就是确保中学生能够读到鲁迅最经典的名篇,比如《祝福》。

    “我在编写中学语文教材时,经过反复阅读、比较各家作品,更具体地、深切地体会到,鲁迅作品的语言、篇章结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都明显地在众人之上。比如他对阿Q这个文学典型人物的创造,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无出其右者,就是说不能不选这一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铁仙表示,鲁迅当前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可取代的位置是由鲁迅的文学史和思想史意义决定的,“不是鲁迅需要我们宣传,而是我们需要鲁迅支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