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泛滥的“文化节”正在变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也是各种文化活动最活跃的时节之一。
办文化节,需要找一个文化由头,这个文化由头既要有当地特色,又要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样搭出来的台才亮丽。富有文化传统的地方,由头好找;缺少文化传统的地方,要找到由头还真难。不好找也要硬找,许多地区便上演“拉郎配”,不管与弘杨优秀文化有没有关系,拉过来就办文化节。去年沈阳为发展旅游,挖掘出个“清文化”,弄出个格格下嫁、皇家礼仪大游行,引来一片争议;还有四川的首届火锅文化节也弄出个“美女导餐”,不但引起很大的争议,还引得当地政府出面干预……这种片面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已有的文化节变成了所谓“促销时机”和“旅游项目”,文化的意义日渐沦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字。
搞文化节,对有些主办方可能是一次政绩表现,也是一次商机,所以要气派,要风光,于是,请明星、名人,特别是知名学者到场,以表气派,以充门面,但往往是做表面文章。
有一位据称被某文化节授予“文化大使”的学者,曾被作为李白研究专家受邀参加一个有关李白的文化节。他提前半个月结合该地历史,写了篇关于李白的研究文章,准备在文化节上用。结果,一直到开幕那天,才有个秘书匆匆忙忙接上他到了开幕式现场,和这位学者同来的还有一位影视明星。开幕式上,明星上去唱了一首歌,便匆匆离去。学者的名字在主持人念出的一堆“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之中出现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人理他了。
在文化节期间既没看见有关李白的研讨交流活动,也没有人再来招呼。学者在当地呆了两天,只得回家。回来后,觉得吃了玩了拿了“于心不忍”,于是将那篇有关李白的研究文章寄给当地报纸,结果,对方回复,“太学术,不好用。”
明星的目的很明确,拿了钱,作作秀,给你撑一下门面就走人;学者名人基本上就被当做是体现文化节规格的道具,摆一摆,让到场的人看见就算完事。所以说,有人称,现在的文化节“有文艺明星,有文化名人,就是没文化”。
有业内人士透露,热衷于搞“文化节”,并不说明这些地方多么有文化或多么热爱文化。所谓“文化搭台”,无非是指找一个名义,请几个“大腕”,搞几场演出,在媒体上炒作一番,借着“文化节”的热乎劲,请中外客商来考察考察、座谈座谈,并许之以投资的种种“优惠条件”。
借文化之名“搭台”,人家一定来“唱戏”吗?很多人说是签了多少合同,但都是纸上的,落实不了。至于文化节中的文化内涵就更没有人关照了,而且不管什么主题的文化节,大多以模特表演、演唱会等来表现文化,这样的活动虽然热闹,但都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所谓经济也没有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太原晚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