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的"不成功"很难复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有学生和我讨论孔夫子,突发奇想地问:孔夫子算“成功人士”吗?此问一出,大家默然。片刻之后,有一位学生不太有把握地说:恐怕不算。他们问我怎么看。我说,我赞成这位同学的看法。按照今日所谓“成功”的标准,孔夫子一点也算不上“成功人士”。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病,姑且名之曰“成功饥渴症”。几乎所有人都如饥似渴地企求成功,而且企求迅速成功,最好是一觉醒来成功便随之而来。这所谓“成功”,就是豪宅名车外加百万以上年收入,就是财富、财富、外加更多的财富。8月5日新华时评《公众人物面对监督要自重》援引某公众人物的话说,“如果所有人都被你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按照这些标准,孔夫子一辈子与这种“成功”不沾边。
现在的“成功学”注重包装,不问真假,但求成名。孔夫子却从来不肯这样做,也从来不赞成这样做。他自学成才,《论语·八佾》说“子入太庙,每事问”,没见他为自己编造什么学历。他求职艰难,《论语·子罕》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没见他为自己伪造什么简历。他一生没有老子天下第一心态,从来不同意在名片印上“圣人”头衔。《论语·述而》所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并不是什么伟大的谦虚,而是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他是中国教育的开创者,却从来不肯以此自居。他认为自己并不处处比人高明,有时候更直接坦承自己不如对方。《论语·子路》中,他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那是真心话。他也敢于承认自己有缺点有过失,《论语·子张》所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就等于说讳言毫无意义。
现在的“成功学”注重成果,不问是非,但求得利。孔夫子却有自己的原则。《论语·阳货》说孔子主动放弃过两次“成功”的机会。一次是“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没有去。另一次是“佛肸召,子欲往”。这一回子路提醒说,先生您说过“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是什么人您还不知道?您怎么能与他同流合污呢?孔子只好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但是,孔子终于接受子路的批评,再次放弃当官的机会。人当然不是“匏瓜”,无法“系而不食”,所以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是首先考虑能够升官发财,还是首先考虑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就成为一个企求成功者不得不作出抉择的人生考验。应该说,孔夫子通过了这种考验。《庄子·让王》记载说,“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孔子却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一部《庄子》,写孔丘正面形象的不多,可是这段记载却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到了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考验面前,想作假也不易。
现在的“成功学”注重享受,不问耕耘,但求斩获。孔夫子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他生当乱世,遭遇坎坷,却始终追求不懈。面对贫穷,他信念坚定,既不攀比,也不自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面对竞争,他性格坚毅,既不脆弱,也不焦虑,“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面对诱惑,他操守坚贞,既不媚上,也不媚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面对挫折,他志行坚韧,既不怨天,也不尤人。他对当时庸俗低俗媚俗的社会风气勇于批判。《论语》中两次记载他的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礼记·哀公问》记载他的话说:“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说苑·政理》记孔子批评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一针见血地说:“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这在当时都是语惊四座的言论。一个洞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的人,怎么可能沉湎于豪宅名车这类奢侈享受之中而自觉“成功”呢?
炫耀“成功可以复制”,不过是信口开河;相信“成功可以复制”,还不如说是迷恋“享受可以复制”。由此看来,孔夫子绝不是这样的“成功人士”。(金陵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