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二流国外作家为何国内享受一流待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你翻译的数量再多,你成了翻译大国,但如果你翻译的东西中,有不少是不需要的,甚至是垃圾,那这样的‘翻译大国’又有什么意义?”著名翻译出版家、《译林》杂志的创办人李景端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引用季羡林先生的谈话批评道,任意拔高“洋货”,国外二三流作家的作品,到了国内便成了“力作”,已经成了目前 翻译出版者的一个不良现象。
如果不是李景端的揭示和季羡林的棒喝,恐怕我们还沉浸在出版繁荣的假象里乐不自知。版权贸易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可以接触到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图书作品,这让人兴奋,但连续多年高达10倍的图书版权贸易逆差也让人痛心。据了解, 1978~1990年,我国共出版翻译书28500种,年均2192种,到了1995~2003年,翻译书总数为94400种,年均为10489种。数字的增长为国内出版业的繁荣增砖添瓦了一把,只是,在这种表面的繁荣中,隐藏着多少泥沙俱下?
前不久,《狼图腾》被企鹅出版集团购买了《狼图腾》的全球英文版权后,创下了中国作家作品海外版权的几个第一:版税10%,签约后预付10万美元,同步在1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时,用“开中国文化产品大规模进入英文主流市场的先河”来形容,不得不说,这句话太刺眼了。要知道,在这之前,诸如《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等超级畅销书和进口大片一道,早在国内大把掠财数年了。不可否认,这些畅销书中有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但更多的却是二流作家的二三流作品,可在国内它们却同样得到了一流待遇。
给予这些二三流作品一流待遇的,首先是我们国内的出版社和书商。2005年,央视“新闻30分”对国内流行的西方企管畅销书进行了调查,发现《执行力》的作者保罗·托马斯,根本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署名美国人凯普著的《没有任何借口》,竟然是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然而看看我们的出版单位是如何给这些书“化妆”的,“××××年全球畅销书”,“全球畅销××亿册”,“企业管理圣经”……怎么煽情怎么来,怎么耸人听闻怎么来。
读者对于这些二三流作家作品的畅销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待翻译图书,尤其是其中被出版商“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图书,国内的一些读者仿佛患上了阅读饥渴症,面对扑面而来的图书宣传信息无所适从……读者对外来图书的近乎饥不择食的需求也是有缘由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就业、思想和精神,都时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得不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寻找身份和价值的认同,而这些,又是长期陷于传统语境的中国作家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乎,出版商投其所好度身定做的“伪畅销书”纷纷乘虚而入便不难理解了。
“伪畅销书”,这真是一个贴切的形容词。我们现在就处于一个被“伪畅销书”包围的时代,除了几年前被披露的经管、励志类图书外,现在文学、社科类图书也全面被“伪畅销书”入侵,很多图书的封面上打着“曾获××文学大奖”的旗号登堂入室,然而这些奖项在国外究竟影响如何、在国内究竟有几个人知道,很少有人去较真儿。
而我们国内一流的作家呢?他们都忙着写二流作品去了。所以,不要抱怨我们缺乏好的翻译家,不要抱怨我们没有一整套的文化输出机制,没有好的作品说话,就是介绍再多《狼图腾》出去,在国外受到的也是二流待遇。(韩浩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