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是"拆"还是"保"? 名人故居去与留进退两难(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边拆毁故居,一边争夺故里
不是包袱,也不是摇钱树
贾珺
建筑空间的本质是特定时期的某些人群栖居或举行各种活动的载体,即使时光变迁,斯人远逝,旧日的气息仍有可能保留在建筑的一砖一瓦之中,成为后世感知前人的重要依据。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有名人在此诞生、成长或者寓居,是其历史遗产中最值得骄傲的部分之一。一些曾经贡献杰出人才的地方,常常被称赞为“人杰地灵”——如果没有这些“人杰”,“地灵”难免要大打折扣。
今天我们评价一座历史建筑的价值,通常从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社会五个角度来衡量。大多数历史名人都不是什么豪贵人家,其故居很可能只是普通住宅,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平平,但是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往往很高。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外地人来到北京,以“登长城、访梅宅、看梅戏”为三件大事,梅兰芳先生位于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的故宅虽然仅是一个稍大的四合院,却曾接待过无数的国际友人、政界高官、文坛墨客和梨园名流,堪称民国京剧史的重要见证,其价值之高,绝不低于其他任何府邸名宅。还有很多学者和艺术家的故居充满了独特的情趣,今人徜徉其中,与其著作、传记相印证,必然另有一番感受。
然而,一些城市在改造建设过程中以“建筑价值不高”为理由将很多名人故居拆除。更可笑的是,还有很多城市热衷于争夺某位“名人”的籍贯,甚至伪造名人故居,却对一些真正的名人故居任其破败、随意摧毁。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商业卖点,与历史文化无关。我曾访问过佛罗伦萨但丁故居、哥本哈根安徒生故居、巴黎的雨果故居,发现每一处都被维护得非常细致,从整体到细节,仿佛定格在当年名人生活的年代,令人感动。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名人故居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既不是包袱,也不是摇钱树——这应该是名人故居真正的定位。(作者系建筑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