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于丹:高考不允许写诗有道理 文化作用有时被夸大(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对话于丹:爱诗不是为了语文能得高分

广州日报:您在书中引用的林语堂的话“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如何理解呢?
于丹:其实这个是林语堂在《中国人》里面说的一句话,他的原话是指诗歌已经替代了宗教对中国人的作用,宗教可以唤醒人心中的悲悯,诗歌则让人善待春天小路上的每一朵百合,让我们酷暑里面去听蝉……我们都需要内心有一种平衡的力量。
我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是因为每一个人其实都有他跟世界之间形成平衡的一种方法。有些人可能酷爱读书,有些人热爱音乐,有些人热爱美术,也有些人是热爱诗歌的。不管哪一种方式,只要多唤醒一点诗意你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更敏锐、更柔和、更包容也更悲悯。其实有人可能也会跟我讲说现在社会有很多地方令人不满意,我认为人的心灵应该非常柔软,人的意志应该非常坚强,柔软的心和坚强的意志会形成我们生命里面的一种平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让中国人以自己的语言去触摸心事,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回归。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讲诗歌跟此前讲中国的这些哲理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老子、庄子是一种理性的方式来跟大家交流,而诗歌是一种感性的,优美的唤醒,但其实这个中间一直都是有默契的。
广州日报:马上就要高考了,高考作文命题是很少限制体裁,但诗歌一直被排除在之外,您对高考作文不能写诗怎么看,高考是否扼杀了学生的诗意?
于丹:我认为高考作文不许写诗这件事情,就跟用制度保底去保证大众的公平是一个思路。因为写诗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就目前而言,还不能用它去要求所有的考生。也就是说一百个学生里不见得有一两个从小受过这种诗歌的训练。
另外,我们现在高考更多的是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评价,而议论文体确实不适合写诗。写诗用到的大量是意象,意象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是人在情景交融之中诗心一念所生发出的一种灵感,你说去评价现在的食品安全能写诗吗?所以我并不认为高考不允许写诗是不提倡诗意。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很了解教育制度评估的那种标准,人是要穿越标准以后才能走到标准之外,你不能说没有进入标准就直接超越标准,所以呢对高考不允许写诗这件事情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还想说,我们要把诗歌当做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考试工具。我不认为我们今天爱诗是为了语文能得高分,其实诗是我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
广州日报:前段时间那个“杜甫很忙”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于丹:其实我也有跟我的学生讨论过。对于涂鸦的这种心理,它出现会有道理,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杜甫的当年的忙碌呢?
杜甫没有做过太高的官,一辈子只不过是衷肠情热。对于这个国家的忧患没有一刻放下过。我觉得他活得实在是太潦倒,他没有李白天生的那种潇洒,没有苏东坡的逍遥,也没有陶渊明的田园,他入世如此之深,现实生活中,他真的比别的诗人都要忙,所以他的代价也很大。可是我在想我们今天有多少人懂得杜甫的诗意与深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