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医药学发展应采用多元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结合医学”这一名词被一些专家、学者广泛地应用到了论文、报告中,它所包含的内容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最近,记者专门就这一名词的含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意义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教授。
  中国是最早提出结合医学概念的国家
  陈院士对“结合医学是最近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的说法予以了否定。他说,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提出了中医中药知识要和西医西药知识相结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进而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应该是最早提出结合医学的国度了。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提出了结合医学的概念,尝试进行现代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结合,陈院士在当时访问印度时就亲眼见到了印度结合医学杂志。美国的国际结合医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左右才开始发行的,主编是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对传统医学情有独钟,被称为美国“自然医学之父”的阿利桑那大学教授安德鲁斯•威尔。英国也有补充医学杂志,实际也是结合医学杂志。
  什么是结合医学
  看来,结合医学概念与“中西医结合”的提出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是结合医学?采访中,陈院士给结合医学下了如下定义:就全球范围而言,结合医学应当是指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或现代医学与西方目前通称的补充医学或替代医学的结合,其内涵是比较广泛的。对我们中国而言,主要指中西医结合,当然除了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结合外,还应该包括现代医学与各民族医学如蒙医学、藏医学、维医学和傣医学等的结合。
  结合医学的兴起是时代的选择
  对结合医学的发展情况,陈院士分析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结合医学的国际性趋势依然是势不可挡,这是时代前进的必然。回顾一下中国传统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带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一门医学,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的贡献,确实值得我们自豪。现在时代前进了,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医药科学进步信息可以指日可待,学科交叉进步成为一大趋势。中医药学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医药学的经验,但比例很小,在某些方面难以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而医学科学技术总是和难治病、医学研究的不确定性等困难问题打交道,所以,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应该携起手来,和谐结合。这里有一个战略发展的选择问题,我们应当增强凝聚力,巧打结合医学这张牌。在我国,特别要扶植中西医结合事业,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结合医学构筑了跨越东西方医学的桥梁
  谈到结合医学研究的意义,陈院士认为,结合医学构筑了一座跨越古典和现代的桥梁,跨越东西方文化与东西方医学的桥梁,迎来了医药科学多元化发展和共存的跨时代的进步,同时,也实现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治病救人,对于深入进行科学研究、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中,国际科技文化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及文化孤立主义的举动。我们通常说的在医学领域反对“西化”,这也就是说欧美西方医学不可能取代中国传统医学,反过来,中国传统医学也不可能取代欧美西方医学,我们只有加强全球意识、多元发展意识,多一些探索和理解,才有出路。我们也应该在民族性和现代性结合方面,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结合医学是中医药发展的一种必然模式,但不是惟一模式
  当记者提到中西医结合是否就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陈院士很严肃地强调,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研究防治人体疾病的科学,它们之间必然有整合和交叉。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是学科发展的必然。20世纪20年代初期,从哈佛归来的“哈佛三杰”陈寅恪、汤用彤、吴宓三位国学大师就倡导“昌明国粹,融汇新知”。中国传统医学界理当自强,应该反省发展历程,承古取今,而不是泥古不化,在尊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前提下,面对现实,崇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医师道德观和中西医学这一科学技术的结合,不崇洋,不排外,做到继承和发展创新相结合。另外,我们提倡中西医结合,并不是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惟一模式,现阶段我们提倡中医药的发展要多种模式并存,即纯粹以传统医学为本体的发展模式、中西医结合发展模式、多学科交叉发展模式、传统医学与传统医学间不同理论和技术的结合模式等。总之,传统中医药只有确认多元化继承和发展的模式,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白晓芸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