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走进生活儒学--黄玉顺先生访谈录(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孔子文化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孔子文化》:海德格尔作为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转向,其《存在与时间》在八十年代翻译成中文以来,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大陆风靡一时。您刚才谈到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您能具体谈谈对海德格尔是怎样批判的吗? 

黄先生:不知道大家对海德格尔有没有了解,我谈一点吧。我对海德格尔有一个根本性批判,这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批判:我揭示了他全部思想的基本矛盾。以海德格尔的观点来看,存在者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存在先行于、并且给出了存在者,这是海德格尔的一个很伟大的基本观念,他因此成为20世纪最深邃的思想家;但同时他又说,存在本身是不可通达的,除非有一种特殊的存在者——此在,也就是人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者,唯有通过此在的生存才可以通达存在本身;于是,存在本身就有了一个存在者的前提,这样一来,海德格尔就陷入了自我悖谬。人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者,但人依旧是一种存在者。这就意味着海德格尔把自己刚才所想要达到的视域给推推翻了。这是他思想中最根本的一个矛盾。后期的海德格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才发生了转向。我就是基于此而对他进行批判的。


《孔子文化》:您刚才谈到牟宗三先生。您如何看待生活儒学与牟宗三先生新儒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生活儒学作为一种思想建构,与其它中西哲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关系如何理解?

黄:生活儒学和牟宗三儒学有根本区别;不仅仅是和牟宗三有区别,而且和所有哲学都有这种根本区别。从轴心期以后,所有林林总总的哲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面对的万物、存在者都是形而下者,中西的哲学家两千年来就是思考这个问题:这些众多的形而下存在者是怎么可能的?他们全部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找到一种唯一者,叫做形而上存在者,用它来奠定这些形而下存在者的存在基础。所以,全部的哲学就形成一种这样的架构,即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架构,用形而上者来说明形而下者。生活儒学与其他哲学的区别就是海德格尔所试图达到的“存在”视域,然而海氏却不透彻,这也是我批判他的地方。但是海德格尔毕竟第一次走出了这一步。在他那里,无论是形而上者还是形而下者都是存在者,那么,当我们问“存在者何以可能”,我们该怎么回答?这意思是说,如果仅仅用形而上者去解释形而下者是怎么可能的,其实还停留在存在者领域;借用老子的话说,形而上者和形而下者作为存在者都是“有”、而不是“无”。“无”不是佛家讲的“空”,而是最实在的。生活儒学和海德格尔相通的地方就在于这种“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别。但海德格尔的思想自身是有矛盾的,刚才谈了我对他的批判,再强调一下。按照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论区分”,任何存在者,包括上帝、本体,以及形下的种种一切,都是由“存在”或“无”给出的,因此,“存在”、“无”是最优先的;但是,他自己推翻了这一点。在《存在与时间》里,他有一个命题,即“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因此,在他看来,要追寻存在本身,必须通过一个特殊的存在者——“此在”,也就是人。但是,人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者,但毕竟还是一个存在者。这意味着海德格尔把自己刚才所想要达到的视域给推翻掉了,他并没有真正通达存在。这是海德格尔最根本的一个矛盾。我可以自负地讲,研究海德格尔的专家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邱老师:我觉得您那个“生活儒学”有没有这种嫌疑呢?就是有没有一种还原论的嫌疑,即是悬搁了一切形而上学、存在者的言说,留下了只是海德格尔留下的不可言说而还要言说的“存在”,存在者都被遮蔽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