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红楼精神照千秋 访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五四”运动发祥地 
  北大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处于市中心位置,离故宫和天安门都很近。
  记者采访恰逢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阳光透过蔚蓝的天空照射下来,整幢楼红通通得泛着青春的色泽,一派生机和活力。红楼是原国立北京大学的建筑遗存,始建于1916年,1918年建成,楼为工字形,大楼主体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
  红楼出名,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红楼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1919年5月4日,爱国青年学生正是从红楼后面的民主广场集结出发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割让给日本的无理决定。北洋军阀政府为之震惊,不得不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遥想当年,面对西方列强,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口,在今天五四大街、沙滩后街这一片寻常街巷,一代爱国知识分子曾为找寻救亡的出路而苦苦求索,最终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建筑是不灭的记忆。红楼本身就是新文化运动那段历史最好的证人。以北大红楼旧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也早已于2002年4月2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复原了当年的李大钊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新闻纸阅览室以及学生教室等。《新文化运动历史陈列》通过90多张图片、60多件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风貌。
  该馆负责人告诉记者,纪念馆复原目前只完成了第一步。今后,将逐步充实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陈列内容,恢复包括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代表人物的办公室在内的一大批建筑和旧址。
  细数当年风流人物
  纪念馆一楼东侧有《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的专题陈列。其中一个展室整整一面墙壁都以《新青年》为主题。面对巨大的杂志造型,放大的铅字文本,陈独秀当年的激情呐喊依旧隐约可闻:“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青年杂志》第一卷《敬告青年》)
  陈独秀不但敢说,而且敢做。1919年6月11日,为抗议当时政府,他拿着与李大钊合作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冒险到新世界游艺场去散发,在屋顶花园被守候的密探逮捕,后在多方营救下他才获得释放。当年散发的传单和被捕时搜出的名片皆在,被静静地压在了展柜的玻璃底下。
  红楼一层东南角的两间屋子宽敞明亮,这里是当时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办公的地方。轻轻踏步进去,依稀可见往日风貌。据说办公桌、座椅、墙上的电话和桌上的按铃等都是当年的原物。这里经常聚集着许多进步青年,和李大钊畅谈各自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蔡元培与北大红楼》专题陈列中有两件东西特别显眼,即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任命状和提出“兼容并包”思想的手稿。蔡元培倡导学术民主,有许多求贤若渴的佳话,比如他到旅馆拜访陈独秀邀请其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在他主持下,新文化运动的其他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陆续到北大执教。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看到展窗里爱国学生散发的传单,当年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又在耳边回荡。“五四”运动中走出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热血青年如傅斯年、罗家伦、许德珩等,他们的爱国主义行为感染了一代代人。
  建党活动的重要场所
  墙壁上一幅油画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一个车夫模样的人赶着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位商人,急匆匆行走在乡间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攀谈着什么……旁边,“南陈北李,携手建党”八个大字分外醒目。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化了装的陈独秀和李大钊。时间退回到1920年的2月份,李大钊连夜护送被反动当局通缉的陈独秀离京南下。途中两人相约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仅仅过了一年多,中国共产党就诞生了。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办公室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了避开审查,他们用“马尔克斯”这个名字代替马克思,愚蠢的政府当局将其和研究人口的马尔萨斯相混淆,也就不干涉了。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取名为“共产党小组”。北大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
  1918年8月,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北京,随后也走进了红楼,他就是毛泽东。
  今天走进他工作过的阅览室,当年架子上的报纸已经不在,但门口的一桌一椅依旧立在那里。从中可以寻找他思想变迁的历史踪迹。
  1918年10月到1919年3月,毛泽东在这里担任图书馆助理员,登记新到报刊和读者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影响下,毛泽东参加了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受到了新文化精神的感染,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毛泽东自述》)
  从阅览室出来,进入新文化运动专题展室。仿照《新青年》等刊物封面做成的铜板腐蚀画,一块块铺在展室正当中。缓缓走过由它们铺就的路面,许多人开始慢慢体会出来,那中国知识分子一步步反复探索,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
  北大红楼与“五四”运动(链接)
  在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路北有幢砖木结构的5层老楼(含半地下室),墙体基本上用红砖砌就,故有“红楼”之称。
  这楼建成于1918年,当时是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其中“红楼”为一院,即文学院。二院在景山东街,即理学院。三院在东安门北河沿,即法学院)。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刘半农等人都曾在这里任职、任教。
  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19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规定战败的德国将其在中国的权益无条件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5月4日,以北大为首的北京3000余名大中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呼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反对签订条约,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有32名北大学生被逮捕。5月7日,被捕学生获释,分乘数辆汽车回到北大红楼操场,校长蔡元培亲率师生在大门口列队欢迎。
  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爆发。运动迅速涉及全国。6月3日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抗议活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8年过去了,红楼依在。这里曾是国家文物局所在地,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2002年4月28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