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解玺璋:梁启超是个有童真的人 他的课题仍待解(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自从2008年工作稍有空闲以来,就一直忙于撰写梁启超的传记。近日,《梁启超传》终于面世,因其客观、详实受到学界的一致好评。他也因此忙于在发布会和座谈之间赶场,着实火了一把。23日晚,记者终于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请他就梁启超的研究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二。
艰辛:资料浩繁,涉猎面太广
记者:写梁启超着实不易,看书后的参考资料,真是多到吓人。
解玺璋:是啊。开始准备的时候没想到这么困难。2008年,一个出版社约我写稿,说既然你喜欢梁启超,就写他吧。我就答应了。真搞起来才知道并不轻松。我后来老说,我是无知者无畏。
记者:梁启超本身就极能写。
解玺璋:光他的文集就两三千万字,再加上同期其他人的东西,量实在太大了。
记者:所以您说,为了写梁启超,换了两副花镜。
解玺璋:我本来就眼花,看了这么多东西,就更厉害了。
记者:而且,梁启超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我看您在书里写到,民国初期,他不但对政治问题发言,还构想国家的财政制度?
解玺璋:梁启超太庞大了。他对经济、金融有一整套的理论构想,研究的也很深入。这些方面,我以前从未涉猎,为了研究梁启超,只能边恶补,边写作。
记者:您最早接触梁启超是什么时候?
解玺璋:大二。我读人大新闻系,当时学报刊史,就去看了梁启超办的《时务报》。那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一片新气象,看了梁启超论变法、革新,非常有触动。自此,就对他特别有感情,看他的文章看了一个学期。以后有机会接触到他的东西,都看。
记者:您说梁启超在您心里装了30年,就是始于此吧?
解玺璋:对。
记者:您的传记,最大的新奇就是体系安排,除了前三章介绍梁启超的个人经历、家庭状况外,其余篇幅全是他与各个大人物的交往。怎么想到这样的谋篇布局呢?
解玺璋:就想跟以往的传记有所变化,主要是形式上的。而且,梁启超朋友多,也有基础这样做。要是写王国维就不行,他与人没有太多交往。
记者:您这样安排,几乎把当时影响大局的人物都涉猎了,展现了近代中国一幅全景。
解玺璋:我也是尽力而为。近代史非常复杂,我写的时候我尽量保持中立,不对他们进行个人评判,把他们的观点一一列出,交给读者参考。
理解:梁启超的变与不变
记者:梁启超一生善变,而他自己则说不惜让“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交战”。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
解玺璋:梁启超的思想有两次大的转变。维新失败后,流亡海外,那时,梁启超是比较激进的。1903年,他访问了美国,之后就放弃了革命,主张改良,君主立宪。写了《开明专制论》。第二次是1919年,他游历了欧洲,回来后放弃一味西化的观念,强调中国传统,要走中西结合的路子。
记者:为什么变呢?
解玺璋:他的变是为了追求真理。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中国的进步,为中国寻找现代化之路。爱国是他不变的情怀。他非常担心国家分裂,所以辛亥之后与袁世凯合作,都是出于如此考虑。他痛斥联邦的说法,认为美国走联邦制有其特殊的背景,中国有两千多年大一统的传统,怎么能倒回去搞联邦制。
记者:他觉得中国要走怎样的路?
解玺璋:梁启超认为,中国应该走和平的、渐进的革新之路。中国的现代化,要建立理性精神,要从个人自身出发,建立个人的人格。要通过教育来引导,确立国民的现代化人格。
记者:这些命题至今也没能很好的解决。
解玺璋:是的。所以今天读梁启超非常有意义。我在书的最后引用了龙应台的话——“一百年之后我仍受梁启超的文章感动,难道不是因为,尽管时光荏苒,百年沉浮,我所感受的痛苦仍是梁启超的痛苦,我所不得不做的呼喊仍是梁启超的呼喊?”这些其实都是指向一个大问题,中国的现代化。
记者:现在面临的问题仍然像彼时那样复杂?
解玺璋:差不多,现在也是各种思想交融,我们仍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的探索并没有超越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