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钱汉东谈公众考古:草根百姓持之以恒也能有突破(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公众参与有作为
然而,草根百姓参与考古研究,毕竟欠缺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能不能真的有所作为呢?钱汉东认为,只要持之以恒,钻研下去,不断学习,在某一方面的突破是有可能的。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2009年夏,钱汉东考察山东章丘的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看到一尊奇怪的黑陶罐,罐口下有一圈小孔,众人莫识其何等用途。因为他对香炉素有研究,经反复观察后认定它是距今4900年至3950年的熏炉。国内文物鉴定权威徐苹芳在详细了解器物的型制后,肯定了他的判断。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将中国熏炉出现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整整1500年。
另一个例子是对西施故里的考察。民间传说中位于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确有其人,一些古籍记载她的出生地是浙江诸暨浣纱江畔,但从宋代起,有些文人说西施故里应在浙江萧山。为解开这一千古之谜,钱汉东除查阅大量史籍、县志,还沿着西施北上赴吴国之路,走村穿县,实地踏勘。结果发现,在诸暨以南,几乎没有西施的传说,而诸暨以北直至苏州的各县,不断地留有与西施有关的文物遗迹,这就有力证明,西施的出生地确在诸暨无疑。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认为,钱汉东这种“奔走祖国大地,以身和心去触摸历史,感受文明”的精神,令人钦佩。
钱汉东则说,我自小对中国文人“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传统倾慕之至,我们业余公众考古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关在书斋里,放开双脚,勤走,勤问,勤思考。
有志于此须努力谈到有志于公众考古的朋友们该具备什么素质,钱汉东说,首先是对历史要有责任感,从骨子里热爱中华文化,做精神上独立的人。如今有些地方、有些利益团体往往假托历史或文物敛财扬名,这种事情万万参与不得。
其次,业余考古爱好者要明白自己的短处,多读书多学习,要不耻下问,每到一地向专家虚心求教,还要注重积累和整理资料,学会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求教过程中增长才识。
第三,遇到困难是必然的,要有不被接受认可、甚至被视为异端的思想准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没有人能够面面俱到,一定要咬住一点,探索不已,方能有所收获。
最后,钱汉东有几句话与有志者共勉:公众考古的领域里没有功名,没人发奖金,也不评职称,只有艰辛与努力,但一旦有所发现,必然会得到社会尊重,那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候。
(杨展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