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西湖成国内首个文化景观遗产 回顾艰难申遗路(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西湖申遗之难
1999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为西湖“申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西湖申遗起步很早,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举步维艰。”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在西湖为什么应该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上缺乏话语权。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教授钱伯增说,苏东坡曾有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如果西湖没有遇到苏东坡和白居易们,它也许只是一个大水库,是中国的文化造就了西湖,而西湖本身就是文化。
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人文景观最丰富;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自然景观最多。这是西湖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西湖“申遗”的难度所在。如何让外国专家读懂这“无声诗、有声画”,是西湖“申遗”成败的关键。
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有一次带着一个外国遗产专家考察西湖,坐着电瓶车过苏堤,看着隔着湖面那远远的一层山,陈同滨沉浸在这一意境中,不由向老外专家感慨,然而无论她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一经历让陈同滨很无奈,深深体会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当杭州刚刚启动申遗,一位来自北欧的世遗专家的一席话,曾经让这位分管西湖的副市长吓出一身冷汗:“在我的家乡,像这样的湖有几千个。”
为此,杭州针对东西方专家,编制不同的解说方案,申遗申报文本的翻译,也颇下功夫,很多翻译都是所在国专家翻译。张建庭认为经过阐释让老外明白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并非难事。
西湖申遗规划负责人陈同滨告诉记者,整个申遗过程最难的就是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近年西湖旁造了很多房子,住户是享受到美景了,游客却感到大煞风景。
西湖申遗办负责人王水法告诉记者,按照规划,中河高架以西24米以上的建筑(相当于7层楼以上)都要整修。
2007年,西湖边高达67米的浙大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爆破,便成了整修的标志性事件。这幢还很新的建筑被拆,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影响了西湖景观。
按照陈同滨提供的数据,为了此次申遗,杭州拆除了西湖周边5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搬迁了2000多户居民,减少常住人口7000余人,恢复1800多处自然景观。
陈同滨说,要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需要跨过很高的门槛,全球普遍意义就是一个基本要素。“假如一座宫殿,你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这是某皇帝登基的地方,那一定很难入选,因为这对其他国家、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都没有任何意义。”
而西湖景观反映出中国农耕文明独特的景观审美传统,对13~20世纪东亚地区的园艺景观还产生了显著影响,具有突出的世界普遍价值 。
申遗后的西湖
西湖申遗将杭州这座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又一次推上了国际舞台。对此,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强调:“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护好、建设好西湖,我们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真正把申遗作为保护好、建设好西湖的过程。”
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表示,西湖申遗成功后,杭州将一如既往地保护西湖文化景观,西湖旅游免费坚定不移。(严格 古其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