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关中理学大家辈出 "牛才子"展引发对关学关注 (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弘扬关学文化
构建现代关中人文精神
虽然在传承过程中,关学的学术观点有所变化,但其学术精神、学术使命、学术宗旨、治学作风、治学方式和学者品格等诸多方面仍体现着一定的延续性。赵馥洁曾将关学特点归纳为具有“立心立命”的使命意识;“勇于造道”的创新精神;“崇礼贵德”的道德理想;“经世致用”的求实作风;“崇高节操”的人格追求;“博取兼容”的治学态度六个方面。
而在蔡光澜看来,时至今日,发掘关学精神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宝贵价值,“关学关注民生,致力提高民智,并且积极在农村扎实践行,这对于现在我们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等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除此之外,关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使命意识和承担精神,“勇于造道”的独创精神,“大心体物”的道德理想和宏大胸襟,“经世致用”、“开物成务”的求实精神也被学者们屡屡提及,他们表示,这不但是陕西文化人精神品格和治学作风的宝贵财富,更是提升陕西人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
蔡教授认为,今天弘扬关学文化,不是去追求复古。“但从关学中我们不难找到启发,他们为什么做这些?成效是什么?能够让今人借鉴什么?我们应该在与时代精神结合中,对其改造更新,将关学文化发扬光大,构建现代关中人的人文精神,关学也一定能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关学的优秀精神重放光辉,再呈异彩。”
继承关学精神
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市民们的观展热情之高告诉人们,民间从未停止对牛蓝川这位陕西近代史上杰出文化人物的关注。而他的后人们则希望用更系统更全面的资料,让更多的人在了解“牛才子”之外,也能了解关学。
“我们重新恢复了‘芸阁书院’,希望将它塑造为弘扬关学文化的中坚力量。此外,我们还将以它的名义,整理牛先生的诗文和楹联,系统搜集整理和归纳牛先生生平文字,出版相应的集册和点评本。后年就是牛先生诞辰145周年,现在大家正在修缮牛先生的故居和坟冢,就是要让更多人可以寻到瞻仰他的所在。”牛兆濂曾孙牛锐说,牛兆濂后代们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能够让这位关中大儒继承的关学精神、理性务实的实践精神不仅仅为家族传承,更对社会,为百姓有所贡献,也为关学在未来的发展有所贡献。
“现在安徽有徽商精神,山西有晋商精神,陕西人的精神在哪里?”在牛锐的眼中,关学精神就是陕西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去研究,更需要将这一理论精神与牛兆濂等大儒的践行结合起来研究,而眼下提倡新农村建设,不少学者专家积极深入社会底层做文化推进工作,实际上就是映照了关学所讲求的‘经世致用’的求实作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