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佛教中的夜叉是天女负面形象的演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故事海》等民间故事中,麦纳迦、兰跋等天女的典型特征也不是温柔多情,而是动人心魂的美丽,而且这种美与她们风流的天性、无拘无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常常使人着迷疯狂,一旦坠入她们的“爱河”之中,便无以自拔。因此,天女也常常被印度耆那教等教派归为恶魔一类的精灵;中国佛教中的夜叉,实际上也是天女负面形象的演变。《楞严经》等著名佛经,常常将“夜叉”与“飞天”相提并论,称作“飞天夜叉”。根据《夷坚甲志·飞天夜叉》(宋·洪迈)的说法,飞天夜叉是唐宋佛教壁画中常见的形象。学者们探讨飞天形象的起源时,多是小心翼翼地对夜叉避而不谈或是直接否定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飞天与夜叉都是印度天女形象发展和演化的结果。
早在公元一二世纪,佛教诗人马鸣创作的《美难陀传》中就已出现天女的形象,佛教雕塑和壁画也延续着古老的神话,时有天女形象出现,如《因陀罗与天女》、《乾闼婆与天女礼佛》等阿旃陀壁画(公元450至650年间)。不过,在印度佛教雕塑和绘画中,更多出现的是美丽迷人的药叉女,而不是天女。药叉(即夜叉)早在吠陀文献中便出现了,她们与天女本来互不相干,虽然也是半人半神,但药叉主要归属于魔类。后来,尤其是印度各类佛教雕塑和绘画中,美丽的药叉女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她们更多地变成了拜佛向善的精灵,与天女并无二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