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许江:技术之光,取代不了人文之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观点 
  在今天,多少孩子眼睛近视,不是由于太暗,而是由于太“亮”——因为电视荧屏的媚惑和电脑屏幕的跃动。那总在快速浏览的眼睛,越来越不习惯于安静中的凝视、凝视中的深思
  有一则故事很有意思:一位哲学家,生活在电灯诞生的时代,但他拒绝用电灯。外出归来,发现家中装了电灯,他大为生气,严禁使用。晚上,有阵风将蜡烛吹灭,他在黑暗中摸索,在地上寻找。家人“啪”地打开电灯,蜡烛就在脚边。他恍然大悟地说:啊!电灯原来有如此妙用,可以帮我找回蜡烛。
  这个故事嘲讽思想顽固者的迂腐,但包含着一种隐喻:烛光象征着人类的传统智慧,是人文之光。这光曾经照亮过人类的历史,但现在,在技术之光的强烈照耀之下,“烛光”失落了。在哲学家的心中,灯光的意义在于找回烛光;技术之光的意义,在于存持人文之光。
  当我们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浪潮时,当我们蓦然身处网络化生存空间时,当数字图像的虚拟真实正在改变人们对传统视觉语言的习惯定见时,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哲学家故事中的不言之隐。那闪烁摇曳的烛光,不只是故事中那位哲学家心里的活的火种,也是我们日常现实风云际会的活的光芒,是我们无数时代薪火相传的思想与情怀的光芒。
  现代图像技术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图像生产方式。技术操作的便利、感官效果的刺激、广泛传播的可能……这既是人类生活发展的契机,同时也蕴涵着一种危机。在现代图像技术的打造中,流溢春色的漓江被改编成色彩绚烂的走秀场,宁静诗意的西湖被照亮为不夜之城,生命万象被订制在似是而非的风景旅游的“广告”之中。生活的现场成为“被印象”的景观,由此培养起来的图像时代的观看方式也日益浅表化。那种流俗的景观化的表象,诱引着人们以此为尺度来度量现实,进而以类同化和工具化的力量来支配和定制人的思想和未来。
  很多人抱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作家。但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看大部头的书,人们热衷于“轻阅读”、“浅阅读”。现在是连“博客”也嫌烦,手机的短信在四处流传。是不是我们生命的信息被简化到如此轻、浅的程度呢?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的泛滥,带出大量的“减易”文字,用“杯具”代替“悲剧”,用“洗具”代替“喜剧”,伟大而神圣的母语文字一再受虐,追求便利成了这种受虐通行的理由。
  在今天,多少孩子眼睛近视,不是由于太暗,而是由于太“亮”——因为电视荧屏的媚惑和电脑屏幕的跃动,因为每分每秒所接受到的超炫刺激。那总在快速浏览的眼睛,越来越不习惯于安静中的凝视、凝视中的深思。对绘画的诗意品味,对文学的倾心阅读,让位给了图像的快速浏览和奇观化的感官刺激。读图代替了品画,快感代替了美感,刺激震惊代替了凝视沉思,戏谑恶搞代替了诗意与思想的浸润,低俗嬉戏代替了品位的追求。
  在所谓读图、读屏的潮流中,保留一双会品画的眼睛,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至关重要。它不只是文化接受的方式,而且是一种文化创造的土壤,它使读者在自由自在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体验与记忆完成阅读活动,从中品尝一种文化生成的诚挚和庄严。
      作者:许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