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包干”解决温饱,不解决富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报记者 石剑峰  
  早报: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起点,作为样板,小岗村每年的接待任务是不是很重?特别在今年的改革开放30年之际。
  关友江:是的,昨天我出来之前还接待了一批外国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乡、县领导都到我们村里办公。为了减少接待任务,现在只有是上级批下来要接待的任务,我们才接待。
  早报:当年画押偷偷“大包干”的18个人,是不是个个胆子都很大?
  关友江:人饿了胆子就大。
  早报:“大包干”前,你们村一直挨饿?
  关友江:对,很少有吃饱的年份,历史上一直如此。一方面是地理环境不好,时不时干旱,而在1978年前,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甚至不出工,眼睁睁看着地里都长满了野草。“大包干”前,秋收的粮食也许只够秋天吃,没粮时,国家会给每个人发些补助,但这些根本就不够吃,所以我们只好出去讨饭,每年到南方苏州、杭州等地讨饭,然后背回家吃,跟现在出来打工的差不多。其实,30多年前我来过一次上海,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其实就是来上海讨饭的,不过只讨了两天就回老家了。说实话,在1978年“大包干”之前,我就是一个讨饭、做投机倒把生意的人,按照当时标准,不算是个好人。
  早报:1978年,你们18个人做那个事情,家里人都知道吗?你们就不怕被抓?
  关友江:知道,他们不反对。大家都饿怕了,只要这事情能让我们吃饱肚子,什么都可以,那个事情就是被逼出来的。不怕被抓,但我们怕的是,不让我们再干那个事情,因为不让我们干了,就肯定又得挨饿。
  早报:你们就那么肯定,把地分了单干就能成?
  关友江:我们这些人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是初中文化,大家不懂什么理论,但我们都明白,一起种地积极性都不高,最后就是挨饿,“大包干”生产就一定能吃饱饭。结果第二年,粮食就丰收足够我们吃,也没人去讨饭了。后来这件事情逐层被上级知道,1980年万里来我们村调研,他当时说给我们3-5年,看看再说,后来居然就成了全国土地改革的样板。当时,我们只是想吃饱饭,怎么会想那么远。
  早报:当初的18人现在还有多少人健在?有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当官的?
  关友江:有6个人已经过世了。18个人中有2人后来安排在公社里工作,我在村里当过党支书,其他人到现在还是非常普通的农民,我们从来也没想过当官的事情。
  早报:做村党支书期间,你做的最骄傲的事是什么?
  关友江:为村里修了路。
  早报:现在小岗村是不是靠着“农村改革起点”这样的招牌,大力发展经济并富裕起来了呢?
  关友江:没有。小岗村的主业还是农业,当然由于有当年的“大包干”这件事,我们建了农家乐等一些旅游产业,但我们不想让小岗村靠这个招牌吃老本。目前,村里的温饱算是解决了,但总体上还算不上富裕。我想小岗村的现状可能是中国大部分农村的典型。
  小岗村“大包干”改革解决了全国农村的温饱问题,但不可能解决中国农村的富裕问题。农村单靠农业不可能富裕,但村村搞工业,这现实吗?所以,农村要达到富裕,还得改革,还得有创新,但我不知道怎么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