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服"问题属于十足的表面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服”好像忽然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光明日报》昨天有一篇《我们需要“国服”吗?》的文章,其中说到,有从事服装史论研究的人士认为,国服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服饰,通过服饰穿着,可以从视觉上展示国家、民族、个人的特定身份。关键还是人家都有吧,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越南有奥黛,印度有纱丽……既然如此,我们也该有,这是我们行事的一个惯常逻辑。
由“国服”很容易想到“汉服”。前两年不少热心人曾经大做“汉服”文章,试图以之作为国服。现在,“国服”的横空出世,从侧面证明了汉服爱好者的努力呈现出失败态势。想想也是,汉服之“汉”,在名目上即将民族狭隘性的一面不打自招。当下中华民族的民族构成即有56个之多,何以“汉”之为“国”?何以“汉服”才成“国服”?当然,无论“汉”还是“国”,都是要做足服饰名堂,穿上它,立有夷夏之辨。但是,正像上面那篇文章所问,我们需要“国服”吗?
咱不是研究服装史的,搞不清日本、韩国的国服是历史沿袭下来的,还是当代专门设计的。因为我们这里有知名服装设计师表示,国服是一种象征性服饰,它的设计是个难题。这就摆明咱们的“国服”是要“重新打鼓另开张”。但感觉上,国服无论怎样都应该是历史传承的产物才对。我们看人家相关影视作品的着装,如日本的《吟公主》、韩国的《春香传》等等,那里面的和服、韩服至少看上去跟今天的区别不大,除非他们以今度古,存心要打马虎眼。咱们这里许是历史太悠久、朝代更迭得太频密之故吧,一脉相承什么多少有些侈谈的意味,概因每个朝代夺取政权之后,先要试图消灭前朝的痕迹,像楚霸王那样干脆放一把火全都烧掉的比比皆是。这样的话,服饰自然不能幸免。以文学名世的沈从文先生解放后赋闲在历史博物馆,有心插柳柳更成荫,硬是撰写出了一部与他赖以起家资本了不相涉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能够成为一门艰深的学问,汉服爱好者已经眼花缭乱,奉哪个时代的为正宗一直莫衷一是,轮到“国服”时举棋不定也就自然而然了。
其实,即使在同一朝代,因为等级尊卑,服饰也大相径庭。官员与百姓穿不用说了,读书人与市井小民穿的也迥然有别。明朝刚立国的时候,读书人穿的衣服因为“无异胥吏”,朱元璋还曾下令改进,“凡三易,其制始定”。在鲁迅笔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长衫,即表明他把自己排除在“短衣帮”——底层劳动者——之列;而因为落魄,他又不能“慢慢地坐喝”。正因为传统服饰的丰富多彩,“用任何一种已有的形式都不能代表”国服,所以要设计。然而,并非传承而是设计出来的“国服”,因为没有承载历史的文化内涵,缺乏相应的厚重感,与寻常时装设计又有怎样的区别呢?这样的所谓“国服”有生命力吗?
北京奥运的时候搞的是“华服”大赛,前几年APEC会议在咱们这儿开的时候,与会各国领导人穿的叫“唐装”,复古爱好者们要振兴的是“汉服”和“深衣”,如今又添了“国服”。好家伙,本来是想“名正言顺”,不意名堂上先弄得五花八门。现在的问题似乎倒不是我们需要“国服”与否的问题,而是那些在服饰上纠缠不休的人们究竟想要干什么的问题,这种十足的表面文章何时停下来的问题。(南方日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