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儒家研究的关键是分辨精华与糟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博客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儒家文化精华可以概括为:自我约束贵仁重德、主和尚通中庸不颇、尊师敬长积极入世、悲天悯人重视教化等;儒家文化糟粕大致可概括为:三纲五常墨守成规、群体本位压抑个性、内圣外王崇尚人治、以义代利以理灭欲等。
 
各家对儒家文化利弊得失的评价出入并不太大,关键是如何分辨精华与糟粕。换言之就是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到实处。有不少学者就这个问题发言立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说能够提纲挈领统御众说。原因在于:儒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往往寓于一体,牵一动二。比如,儒家的自我约束是精华,三纲五常是糟粕,然而它们都寓于“礼教”之中,如果将礼教作为精华加以继承,三纲五常必然混入其中;如果将礼教作为糟粕予以去除,必然伤及自我约束的优良传统——形成两难。顾颉刚先生隐隐约约发现了这个难题,他指出,一个时代一个孔子,每一个时代的孔子都截然不同,学者心中的孔子是各异的。
 
顺着这个思路深入下去,就会触摸到上面的问题。研究儒学必须跳出孔子(避免以“此孔子”与“彼孔子”论战),跳出具体的儒学经典(避免以此经典与彼经典论战),必须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察与评价。
 
中国内地的儒家研究经过长期停顿,于20世纪80年代蓬勃兴起,主张复兴儒家文化的学者与不赞成复兴儒家文化的学者再次展开交锋。20世纪90年代,儒学研究方向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开始重视应用和教育,许多人注意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提高智慧。海外研究者有不少研究成果,美籍学者杜维明的儒学著作颇丰。然而海外学者也没有解决分辨儒家文化精华与糟粕的具体方法问题。
 
道德滑坡,文化素质下降的现实与“复兴儒家”的目标相去甚远;儒家研究与振兴华夏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脱节。儒家研究中“做非所说,说非所做”的情形与鉴别儒家优劣的方法论相对薄弱有关系。
 
执是之故, 儒家文化精华与糟粕辨别成为紧急的课题.在这里,我不打算展开,只做抛砖引玉的工作.我想抛的"砖"就是:当前,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1)有效地分辨儒家文化的长处与缺失、精华与糟粕;
(2)探讨儒家文化为今人提供精神、智慧、道德食粮的可能性与具体操作
方法。
 儒学中贵仁重德的人生观、主和尚通的人际观、中庸不颇的审美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涵着普适的人文精神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拜金主义,克服极端个人主义。人类需要有一种武器抵御拜金主义,拜金主义企图把“人”降格为物的附属。儒家文化是抵御拜金主义的一种武器,儒家对人的关照、对道德的倚重可以补充科学所不能,呼唤起现代人的良知,避免人被“物”异化。种种迹象表明:现代社会呼唤道德,呼唤对人自身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华夏民族的复兴须要顾及保持传统与吸收先进文明这样两方面。现在中国所缺少的不是传统文化资源,而是将传统资源变为精神营养的方法。
用欧声欧气的笔调写儒家文化的文章,自己不慎独,却大讲儒家道德,自己的文章淡如白水,却大讲儒家审美,还没有读二十四史,就对历史说东道西.凡此种种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只有解决了辨别精华糟粕问题,才可能把儒家文化的精华纳入到人文主义中,从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作者:王文元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