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白先勇想为父亲写传:看很多传记 感觉不认识他了(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父亲在我心中是个英雄”,白先勇在白崇禧冥诞100周年的今年,自觉终于对父亲有所交代——《父亲与民国》一书发行到了大陆,上个周末,还围绕此书在台湾举行了展览、讲座和学术研讨会,最让他安心的是父亲的墓园终于被台北定为古迹,这一切他盼了50年。
白先勇这一星期来都为父亲白崇禧而忙碌着,3月7日,他出现在父亲安葬所在的白榕荫堂墓园的动土修整典礼上,这个墓园刚刚被定位为台北市级古迹;3月9日上午,他先是为“一代名将白崇禧将军影像纪念展”揭幕,下午又举办主题为“父亲与民国”的读者座谈会,与作家南方朔对谈;3月10日,他又来到“白崇禧与二二八”学术研讨会上……这一系列的奔波忙碌,对于白先勇来说,是“向父亲交代”。
写父亲的历史沧桑
很多人认识白先勇,是因为他那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金大班》、《游园惊梦》、《台北人》等,而去年他出版的影像文集《父亲与民国》是为父亲作传,试图还原近代史重要的一页。
“写这本书,为向父亲交代”,白先勇对记者说,《台北人》是以文学写历史沧桑,《父亲与民国》是以历史写历史沧桑,写的都是历史: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抗战。他写的是父亲一生,从18岁参加辛亥革命到1949,他从头到尾,历尽40年的兴衰。“我在美国听到父亲过世的消息,第一个感觉不是哀悼,而是崇敬。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英雄。”白先勇在8日揭幕的展览上说起父亲白崇禧时,身旁的屏幕播放着白崇禧葬礼的纪录片,正是他在《国葬》中所描写的画面。
其实,这并不是父亲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白先勇的笔下:1970年,白先勇完成以父亲为主角的小说《国葬》。这也是“台北人”系列小说最后一篇,他在上头题词:“纪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他记得当时作家齐邦媛告诉他:“你不能只写英雄末路的惆怅,还得写英雄当年的辉煌。”他迟迟不敢动笔写,一等就是半世纪。3年前,齐邦媛以86岁之龄完成《巨流河》,她鼓励白先勇:“你才70多岁,还有很多可以写。”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