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胡适:王莽是大政治家 魄力与手腕超过王安石(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公元前1年冬天,王莽在众人的拥立下坐上了“安汉公”的太师椅,72岁高龄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为了将权力全部拢到手中,针对太皇太后厌政的情况,王莽命手下人上书王政君:“往者,……宜皆见安汉公,太后不宜亲省小事。”表面上说一些杂事小事应交给安汉公处理,太皇太后应保重贵体,不该太劳累,实际上是让老太后将权力交给王莽。不过,王政君已是70多岁的人了,体力和精力都赶不上,于是她下诏说:“皇帝幼年,朕且统政,比加元服。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自今以来,惟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于是王莽得以处理一切大事,“致密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从此,西汉政权实际上已落入王莽之手。

4.天命所归

在所有的篡位皇帝之中,王莽应是最该受到百姓感激的,因为只有他没有通过暴力手段取得天下,没有酿成血流成河的惨况。百姓对王大司马充满了感激,时时唱颂着赞歌传扬着他的丰功伟绩,他的贤明谦恭。王大司马这样的“圣人”理应如尧舜禹汤一样创建一个太平盛世,给百姓一个崭新的世界。成帝、哀帝荒淫无道,平帝就是一个小毛孩子,王大司马才真正拥有资格当皇帝管理天下为百姓谋福。这种想法,百姓有,王莽也有,但是篡位毕竟是乱臣贼子所为,素有贤名的王莽会因为想当皇帝的欲望毁掉自己辛苦经营出的“圣人”形象吗?

王莽此时已经是帝国事实上的龙头老大了,但他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王莽又进行了什么样的举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呢?

首先,他向王政君进言:“新承前孝哀丁、傅奢侈之后,百姓未赡者多,太后宜且衣缯练,颇损膳,以视天下。”同时他自己积极行动,捐钱100万、田30顷,交给大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救济贫民。此举一出,百官积极响应,纷纷仿效,连太后也省下自己的“汤沐邑”(供太后私人开支的封邑)10个县交给大司农管理。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离失所,在王莽的带头下,232名官民献出土地和住宅救济灾民,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也改为安民县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1000套住房。

尽管王莽现在权势显赫,但他并不是一个好了伤疤就忘了痛的人,前些年被赶出京城、谪居偏野的生活还留在他的记忆中。为了防止出现新的外戚,王莽决定将女儿嫁给汉平帝,于是他上书建议皇上选美女入宫。为了避免其他王氏女儿和自己的女儿相争,王莽向太皇太后说自己的女儿“身无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虽然王政君在深宫大院里修炼了这么多年,但她在心机方面和王莽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实诚的老太后听王莽说“不宜与众女并采”,于是下诏勿采王氏女。而王莽手下的一帮人明白“不宜与众女并采”的意思是“独采”,于是上书老太后:“愿得公女为天下母。”这下子,外面采选得热热闹闹,里面早已画好了圈圈。

王莽的女儿被选上后,朝廷以新野田25600顷封赏王莽,但王莽以救济灾民为由辞谢不受。这件事经王莽手下人四处宣扬,博得了社会上的广泛称誉,一些要求限田的中小地主和农民都起来拥护他,“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要求加赏王莽。但王莽不仅不接受封地,还谢绝了朝廷的大部分聘礼。根据当时的情况,聘请皇后需下聘礼“黄金二万斤,钱二万万”,然而,王莽只接受了四千万,“以其三千三百万予十一媵家”,最终朝廷又追加二千三百万,合为三千万,“莽复以其千万分予九族贫者”。对此,天下臣民简直把他视为亘古未有的圣贤!

为了复兴儒家传统制度,收到笼络士人的效果,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据说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辟雍是古代帝王为天下学子在京师所设立的最高学府;灵台则是古代帝王遥望云气、上通于天的地方。它们是周文王、周公“制礼作乐”时的精粹,是后代儒家知识分子向往的圣殿),还为学者建造了10000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人来长安。元始五年正月,公卿大夫、博士、列侯共902人联名上书,请求给王莽“加九锡”。当年秋,派往各地了解民情的八位风俗使者回到长安,带回各地歌颂王莽的民歌达3万言。不论朝廷还是民间现在对王莽都是一片赞歌。

面对铺天盖地的称颂狂潮,面对朝臣的请封,王莽上书说自己“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常恐不能称职,现在天下治平,乃元后之德,同列之功”,非自己之能,拒绝加赏。“惟愿更尽忠心于太皇太后。一旦天下富足昌盛,臣自当退隐林泉,为贤者让路。”通过他后来的行为,我们就明白这不过是哄太皇太后玩的,王莽说起通天的谎话来可谓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政治杀戮和收买人心的紧张、亢奋活动以皇上选后的全民欢庆作了一个总结,人们逐渐平静了下来,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人们希望过度紧张、恐惧、亢奋的心情能够有所松弛,从而迎接下一波高潮。高潮马上来了,而且是一枚重磅炸弹激起的高潮。

这枚重磅炸弹便是泉陵侯刘庆。他上书朝廷:“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一个重磅炸弹激起的高潮呢?因为周公“摄政”指的是周公行使代理皇帝的职务,现在刘庆的上书即摆明了让王莽名正言顺地成为代理皇帝。然而这么大的事情,群臣的回答却是“宜如庆言”。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没波没澜地就通过了呢?这还是因为王莽的民心工程做得好,他早先花气力笼络刘姓各贵族,各种优惠政策纷纷出台,刘姓贵族得到了以前没有的实惠,封地越来越大,腰包越来越鼓。他们才不管谁当皇帝谁当代理皇帝呢,只要自己能得到实惠就行,“有奶就是娘”。于是,全票通过,王莽当了代理皇帝。

公元6年2月3日,平帝突然死亡,年仅14岁。后来有人宣称,是王莽为了篡夺汉室天下而将平帝毒死,那么这个谋杀罪到底成立不成立呢?

据调查这个指控最早于公元7年提出,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证实这个指控。实际上,据当时情况看王莽的女儿刚新婚,平帝也尚未成年,他的权力如磐石般坚固,如果谋害了皇帝,却很容易动摇他的权力。《汉书·平帝纪》中是这样记载的:“冬十二月丙午,帝崩于未央宫。”《汉书·王莽传》中的记载是:“平帝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戴璧秉圭,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十二月,平帝崩,大赦天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