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一位国学发烧友的心灵追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天堂”在哪里?
他叫洪秀平。
他早年游学美国。
他办了培训外语的学校。
他办了传播国学的书院。
他的名片上印着两个称谓,香港孔教院名誉院长、珠海平和书院院长。
半个月前,他应柳林县委县政府之邀,来到吕梁山深处,向这里的中小学生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我不能把山西人的钱带出山西”,临行前,他把他应得的讲学费捐给了山西省当代儒学会。
半个月后,我再打电话给他,他说他正在贵州蒋庆的“阳明精舍”潜心学习,“我准备学习3个月,这里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天堂,这是一个多么神秘诱人的地方。而早在年轻时候,洪秀平曾把富饶的异国他乡当作梦寐以求的天堂。“我出生在杭州,这个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地方,并没给我带来多少快乐,因家庭非常贫困,我从小发奋学习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我终于去了美国,当我第一眼看到自由女神像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觉得自己是步入了真正的天堂。”
然而,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新奇和激动慢慢平复后,洪秀平内心深处积郁了无法排遣的孤独,“孤独让我承受了如同地狱般的煎熬。我终于明白自己永远是个中国人,天堂和地狱完全取决于内心感受。”1993年,洪秀平毅然放弃了绿卡,举家回国。
置身于物质天堂的他并没有感到快乐。
回国后,洪秀平定居珠海,以自己的优势办起了平和国际语言村,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平和”便与“新东方”一同跻身中国十大知名外语培训学校。此时的洪秀平生活优越,然而置身于物质天堂的他并没有感到快乐。有人说,拥有财富的多寡和幸福快乐是不成正比的,这样的结论在洪秀平身上同样得到了验证。是的,他不快乐,他觉得自己找不到精神上的皈依,觉得发生在他眼前的诸多社会问题找不到理解与解决的出口。
心灵没有皈依,那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彷徨,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把目光凝固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洪秀平的西文优于中文,对西方历史文化的了解远远多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当他年届不惑之后重新回到母体文化中时,他被深深地吸附进去了,从未有过的喜悦,从未有过的开阔,从未有过的安宁。
富润屋,德润身,也许,在国学的深海里游弋,他找到了他想要的那个天堂。
当读到《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时,他为自己当年在美国租住豪华公寓,不知接济父母和姐妹感到汗颜;“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他突然明白为什么母亲没有受过一天的正规学校教育,但她身上却有明晰的做人原则和诸多智慧。现在洪秀平已将母亲接到珠海,只要他在珠海,每天都会陪母亲聊天。当读到《礼记》中孔子阐述“君子当敬妻敬子”的道理时,突然体悟到妻子多年的辛劳,他开始有意识地体贴妻子,夫妻感情渐渐从低谷中走出。洪秀平随身携带经典名著,只要有时间就翻看几页,并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着圣人之言。他坦言自己是个国学发烧友,平日的生活除了读书,便四处游历,拜访国学名师。
去年洪秀平在珠海板樟山下创办了平和书院。每周六晚上,平和书院都会请国学教授,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由于书院是公益性质的,为了维持下去,洪秀平要用自己赚来的钱来补贴他的书院,“我用西学来养国学,每个月外语学校要补贴书院一万多元呢。”洪秀平乐呵呵地说。富润屋,德润身,也许,在国学的深海里游弋,他找到了他想要的那个天堂。
作者:傅海青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