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思想大家必站在先贤孔子的肩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最近,高达9.5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门广场正式亮相,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天安门这样的特殊场所竖立孔子像有何意味?外媒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孔子像的竖立,标志着中国人对孔子的一次重要反思”,英国《独立报》以如此标题报道了上述新闻。确实,孔子作为中国的圣人、中国文化的象征,他的每一次出场都是意义重大的。我们只要看看20世纪的中国史就能明白这一点:无论是被打倒的对象,还是被尊奉的对象,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其背后深藏着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命运的思考和选择。
今天,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地位已经越来越巩固和凸显。作为一个大国,其影响力不光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也应该体现在文化上。不少外媒认为,孔子思想的复兴有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背景。在不远的将来,孔子会像德国的歌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一样,他的名字和思想将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和理解。
外媒同时注意到,孔子在中国的复兴,除了对外的因素,也有对内的背景。随着中国快速进入“物质社会”,一些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如荣誉、尊严等正在遭到自利、拜金等价值观的侵蚀。美联社记者马克·麦金农的报道称,尽管孔子一度被批判,但近年来,中国又慢慢地重拾孔子思想,特别是其“强调个人道德与社会和谐”。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在国人道德水准急剧下降的今天,确实可以起到某种模范作用。
外媒追捧得热闹,把这座塑像符号化,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作解读,但我们自己应更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一座塑像能带来多大程度上的复兴?讨论孔子像应该放在天安门广场还是王府井大街这种问题有多大意义?是不是外媒一热捧,就该像某些学者提倡的那样,一哄而上地全民搞国学?
应该看到,在一些西方媒体热情洋溢地讨论孔子的同时,20世纪不少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西方学者却对孔子思想宣判了“死刑”。美国学者利文森是最著名的代表,他在《儒教中国及其近代的命运》一书中指出,儒家思想只具有历史上的意义,“只有归途而无出路”。这些学者的结论可能失之偏颇,但提醒我们,时代在发展,思想在变化,照搬古代的东西只会作茧自缚。当然,在历史上,我们也曾尝试从理性上做到和古代一刀两断,但从情感上很难割舍,从而在实际上也做不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对古代思想进行所谓创造性转化或现代诠释。举个例子,《论语》开篇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但孔子这里所谓的“学”的内容无疑是儒家典籍,今天我们可以把它解释成对所有知识的学习,包括数、理、化、外语等。经过这样的转化后,这句话就可以很好地为今天所用,而不必把学习范围限定在儒家典籍。现在随着国学热,不少学校让中小学生读经,对此笔者有一些保留意见。笔者以为,中小学生应该把主要时间用来学习现代知识,因为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是现代世界,适当读点古代经书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现代眼光,不能食古不化,否则有害无益。
今天,一提到中国文化,世界各地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孔子。这一方面让我们感到自豪,但同时不也让我们有些感叹吗?我们的民族什么时候能够再出一个这样世界级的思想和文化巨人呢?与孔子同时代者,西方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此后,西方大思想家不断出现,特别是近代以来,更是大师辈出,引领着世界思潮,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德国的康德,而中国却没有再产生这样的人物。我们近代以来的落后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层面的,也是思想层面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期待这类巨人的出现。我想,这样的文化大师和思想大家不可能是毫无根基的,也不可能是完全复古的,他必须站在先贤孔子的肩头。(顾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