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深圳警示:产业升级勿忘“人的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认为只要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就能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忽视了最重要的“人”的因素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李华芳 
  深圳市社科院8月18日发布《2008年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发展报告》,对深圳市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和盘点。其中提到:产业结构升级或对深圳农民工造成大影响,他们有可能会因为教育程度偏低,影响企业降低整体创新能力,他们自身或也面临因为产业、知识壁垒而被淘汰的命运,缺乏足够的匹配人才将成为产业升级的短板。
  缺乏足够的匹配人才,这同样是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窘境。6月30日,上海推出了《浦东新区支持鼓励人才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就意在补足金融业人才的短板。
  人才短板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实际上改革初期的策略就已经决定了今日人才不匹配产业升级的困境。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意味着尽管有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一旦当市场化改革启动之后,劳动力就会朝边际收益较高的城市转移。
  根据深圳市2007年的数据,在1200多万人口中,农民工超过800万,其工作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人数众多,处于低端产业,可替代性很高。这也恰是中国着重利用人口红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造成的。这些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又是因为较为短视的政策,例如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来高污染的企业,或者是低价批租土地吸引FDI来投资办厂,又或是进行税收补贴鼓励发展出口导向型企业,大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种。
  人口红利使得企业陷入了迷幻之中,误认为劳动力价格会一直便宜,劳动力是很容易替代的,所以企业不愿意承担提升员工人力资本的成本,也没有激励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不仅使得劳动力人力资本被长期低估,也造成了劳工福利的缺失和劳动救济的困难。如此一来,尽管这些年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就业,但其技能水平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提高。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的技能就未能匹配新产业。此外,由于存在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劳动力要素在市场上的转移成本很高,这一制度降低了劳动力与用工企业之间的匹配效率,也阻碍了产业升级的进程。
  当然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产业升级并不是一个行政命令就能达成的结果,而是一个自发演化的过程。在两税并轨、人民币升值、环境和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情况下,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再具有优势,成为明日黄花也在情理之中。对于经济发达的深圳或者上海而言,产业转型正在发生,但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认为只要引进所谓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就能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忽视了产业升级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
  产业升级首先是人的升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服务产业转型,就是要服务于人。要避免出现农民工大量被淘汰的局面,就需要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要求,加大农民工教育培训投入。而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不妨采用“培训券”的模式,发券给农民工,农民工用“培训券”来选择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之间要相互竞争,才能最终以券向政府收钱。这将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