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怎样对待孔子,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孔子是人不是神。把孔子推上神坛的是后人,并非孔子的过错。在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和成就能达到那样的高度,确实了不起,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和尊重,其中今天仍有价值的部分应该很好珍惜利用。把孔子和儒家学说说得一文不值,是极端和片面的,把孔子作为神来膜拜,把儒学作为《圣经》来推崇,也是非理性的。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将越来越没有市场。

  儒家学说在“人和”、“仁爱”、伦理、道德、修身、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方面思想丰富、论述精彩,是个巨大的宝库。我们不应以今天的立场、观点去苛求古人,不能要求他提出现代社会才有的“民主”、“科学”和“法制”概念,也不能指望孔子学说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济世良方。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生2558年的日子。孔子生日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师节。

  台湾继承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时的规定,把孔子生日定为教师节。香港也是把孔子生日定为教师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以孔子的生日为教师节。就连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1971年参众两院一致通过立法,把孔子诞辰定为全国教师节。

  中国1951年将劳动节与教师节合并,1957年干脆取消教师节。时隔28年后国家决定恢复教师节,这当然是个进步,但却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这显然是个刻意回避孔子生日的选择,这在当时“批林批孔”影响未消的情况下,似乎也可以理解。但要求把孔子生日定为我国教师节的呼声近年来愈来愈高。

  外国把孔子生日定为教师节,孔子的故乡却不敢或不愿意;同是中国领土, 台湾和香港的教师节是一个日子,大陆又是另一个日子。这种尴尬该不该结束?中国的教师节到底选在哪一天更好?过去的规定可不可以根据多数国民的意愿作必要的修改?这里显然有个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

  中共中央决议和“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下,要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对中央和国家规划中提出的要求,我们究竟落实得怎样?就以“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教育部门有没有认真下功夫,帮助人们弄清楚,究竟那些东西可称之为“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其中孔子和儒家学说中有没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成分,如果有,具体是哪些主要方面。如果不敢或不愿意具体化,那么所谓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多半只能停留在口号上。这里也存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

  笔者认为,今天在怎样对待孔子,怎样对待儒家学说,怎样对待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等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条件和环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因为:一、围绕这些问题经过五四运动以来近百年的激烈争论,经过好几波批孔批儒和护孔护儒的思想交锋,经过近二三十年卓有成效的学术探讨,尽管争论和分歧仍然存在,但人们已在总体上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二、随着暴风雨式的革命年代的过去,人们可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平心静气地探讨问题,学术气氛自由活跃。三、中央积极提倡和鼓励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发掘,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如何看待五四运动以来的批孔批儒问题上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

  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为迎接中国一场空前的革命浪潮到来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力量要代替旧势力,被压迫者要反抗压迫者,必然要冲破思想牢笼,而长期被用来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的儒家思想必然被那些受现代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认为是革命的障碍,因而成为批判的靶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批孔批儒具有时代的必然性,也有进步意义。

  但批孔批儒的教训,是在总体上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性地看待孔子和儒家学说,有明显全盘否定和无情埋葬的倾向。历史上某些批孔先锋人物后来也承认,批孔搞“过了头”。其结果,除了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无所适从外,既不可能做到全盘否定,更不可能做到彻底埋葬。应该看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有过时的、陈腐或有害的成分,也有许多有益的、有恒久价值、迄今仍与中国文化、人们思想行为无法割裂的成分。

  回过头来看,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批判,不应该作为敌对思想加以全盘否定和抛弃,而应作为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清理运动。通过评析和清理,分清儒家学说中的良莠,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五四运动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上积贫积弱的道路归罪于儒家学说,也不能令人信服,主要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政治制度导致的必然结果。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段话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他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毒素。”

  毛泽东作为五四运动和批孔批儒的积极参加者,他的这些话可以视为对批孔批儒的总结和对传统文化应持的态度。他首先肯定我国封建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当然也包括儒家文化;其次指出了新与旧的历史联系,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是从古代旧政治、旧经济和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再次,指出对传统文化要清理和总结,剔除糟粕,吸收精华,认为这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其四,强调对传统文化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如何认识孔子?如何认识以他为代表儒家学说?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应该承认,孔子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儒学虽有糟粕,但有重要价值。之所以这样说,因为:

  一、孔子是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伟大功臣。他以广博的知识,劳苦一生,收集整理他以前的古代文化遗产,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孔子这些劳动成果,古代中华文化会留下多大的空白。仅此一点,我们后人就应该对孔子表达敬意和感激。

  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经主要传承者孟子和荀子的发展、丰富和提升,儒学成为从个人伦理道德、修身养性到统治阶级治国平天下一整套的理论思想体系,成为2000多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影响深广。中国的历朝历代,没有一个能超脱儒家学说的影响;每个生活在中国社会的人,包括反孔反儒人士,谁都不能说他的思想行为找不到儒家思想的影子。因为儒家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古代社会那些具有普遍价值或被普遍接受的思想观念的继承。今天,我们社会悄然兴起的《论语》“热”和新儒学风潮,说明儒学中的一些合理有用的成分,至今仍为社会所需要、所呼唤,仍具有生命力。

  三、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公认的世界最早的伟大教育家。他开了私学教育的先河,相传一生培养3000弟子,72贤人。他从教育思想、理论到教育方法和治学精神,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孔子的生日定为它们的教师节,这表明世界对孔子在教育方面贡献的肯定和尊重。

  四、孔子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文化人,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早在400多年前,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就把儒学经典翻译成拉丁文介绍到欧洲。儒学对许多国家,特别是18、19世纪的法国影响很大,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孔子推崇备至。1844年,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称“孔子是中华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1772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历史名人录》,孔子名列榜首。历次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圣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的评选,孔子总是位居前列。据报道,《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孔子”词条多达400多则。今天世界不少国家的“中国城”和公园有孔子塑像。近些年全世界建有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100多所,成为学习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

  孔子与世界同在。中国人应为有孔子这样的历史人物而感到骄傲。

  但孔子毕竟是历史人物,他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必然深深打上2500年前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烙印,必然有阶级局限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他所宣扬和主张的那一套不可能都正确,更不可能都适合今天的需要。我们更不应以今天的立场、观点去苛求古人,不能要求他提出现代社会才有的“民主”、“科学”和“法制”概念,也不能指望孔子学说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济世良方。

  孔子是人不是神。把孔子推上神坛的是后人,并非孔子的过错。在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和成就能达到那样的高度,确实了不起,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和尊重,其中今天仍有价值的部分应该很好珍惜利用。把孔子和儒家学说说得一文不值,是极端和片面的,把孔子作为神来膜拜,把儒学作为《圣经》来推崇,也是非理性的。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将越来越没有市场。

  还有一点人们已经明确,儒学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诸子百家中的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也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不可取代。我们现在有条件对所有各家,包括两千多年中的各种思想文化进行清理总结,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正确认识和对待孔子和儒家学说,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应该承认,儒家学说在“人和”、“仁爱”、伦理、道德、修身、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方面思想丰富、论述精彩,是个巨大的宝库,应该很好发掘,经过推陈出新的改造,为构建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服务。 (作者:徐学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