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冠名权恰恰有助于大学转向独立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熊丙奇 
早报昨日发表童大焕先生的文章,认为汇丰银行慈善基金向北京大学捐赠1.5亿元人民币,而北大深圳商学院则将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这“意味着北大向世俗的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大学接受捐赠,并“回报”捐赠企业、个人冠名权,是否真就意味着向世俗力量低头,难以保证学校的独立性?我认为,这并没有必然关系。

就拿童先生文章所举香港大学、牛津大学例子来分析。据我所知,虽然香港特区政府对香港大学的拨款并不少(香港大学的经费60%来自公共机构),但是香港大学有一项宏伟的筹款计划,学校制订的目标是通过多元化的融资使年收入的50%自给,以便“在财政上取得更大的自主权”。我们知道财政的独立性,对学校的独立性意味着什么,内地高校的财政对政府部门过于依赖,导致本身自主权很难确立。可以说,李嘉诚先生的捐款,为学校财政的“自给”加上了重重砝码——学校这是远离世俗,还是靠近世俗呢?更为重要的是,捐款之后,李嘉诚先生在办学中有发言权吗?显然没有,几乎所有具有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都对捐赠者权益有明确规定,其中,就明确指出捐赠者对大学具体学术研究、教学活动不得干涉。

至于香港大学校友以及香港立法委员的“非议”,我更愿意从以下角度来理解。从大学的办学理念看,担心大学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可能导致大学失去独立性的质疑(这种质疑在全球高等教育界均存在,1986年,哈佛大学校长在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上,就曾对此表示忧虑),恰恰使大学办学能时刻警惕自身独立性的丧失,为此更好地界定捐赠者与办学者之间的关系。

再看牛津大学,童先生的例子,反映的正是现代大学制度下,一所大学的理性运作。学校实行教授治校,民主决策,是否建什么学院、发展什么学科,并不是出资人说了算,而是由学校的董事会、教授会进行民主决策(牛津大学是教职员大会,下辖大学理事会)。也就是说,董事会、教授会可能赞成出资人的建议,同时也有可能否决出资人的建议,赞成并不意味着就是对出资人迎合,而反对也不意味着就保持了学校的尊严和操守。牛津大学的决定,显然是出于学校自身建设角度出发,而不是考虑这笔资金是谁捐赠的。

所以,从根本上说,一所大学能否保持独立性,只有通过办学自主、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来实现,而与是否让出学院名、楼名、馆名的冠名权没有对应关系,这不过是学校筹措办学资金的一种方式罢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