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石约翰论中国革命:革命背后是传统 激进源自孔子(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现代包装下的老传统
北京晨报:1840年以后,东西方文明剧烈冲撞,可为什么有千年郡县传统的中国,要向进入郡县制度不久的西方取经呢?
石约翰:一方面,西方为解决国家重大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些途径,另一方面,当时西方社会仍有强大的封建力量,而中国早已失去了这方面的传统,这些力量可以为大同理想提供支持,这对于革命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和价值观感到困惑和绝望。以太平天国为例,最重要的是“超常发展”观念的输入,此外,西方文化中的封建因素也为太平军提供了作战的精神动力、纪律和效率等。
北京晨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的许多主张,表面上看是西方的,但依然带有传统的痕迹?
石约翰:就我所知,中国传统思想家从没公开提倡过共和主义,虽然许多人把早期的禅让制理想化了,孙中山的灵感似乎主要来自西方,特别是美国,然而,这一观念与大同理想是和谐一致的,都是通过复兴古代观念来抑制君主专制。
权力失控酿危局
北京晨报:孙中山先生的灵感来自美国,可为何一些美国学者对他评价不高?
石约翰:的确,中国人一致崇敬孙中山,但在西方学术界,他通常被批评。这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西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孙对中国作出的贡献,他们没有从历史和传统中国社会理论的视角去看这场革命,而只有通过这个视角,孙的贡献才能被充分理解和欣赏。
北京晨报:但辛亥革命似乎并没取得预想的效果,为什么?
石约翰:在辛亥革命后的十年中,人们发现清朝覆灭并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即:内部腐败和外部侵略。革命使反对清朝的各种力量团结到了一起,也为社会变革清除了障碍,提供了基础,人们虽然看到了各种新发展的苗头,但它也证明建立一个新体制远比推翻一个旧体制要难得多。事实上,当时一些事情甚至变得更糟了。当时,覆灭的不仅是清朝的统治,还有君主制和传承千年的郡县制度,权力失控引得社会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但谁来统治才是合法的?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那些能操纵军队的铁腕权势通常掌握了权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