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是家乡观念,还是“故居情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余秋雨老家的老宅将要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世名人的故居是否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的保护应该遵循什么“历史贡献”的标准?对此,文物专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网友更是众说纷纭。有人总觉得不好理解:尚且活着的人使用过的东西咋就成了“遗物”?又何来“历史”?你说,这么急着把余秋雨的老宅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是对健在的余秋雨的尊重还是贬损呢?(人民网9月3日)言外之意是说,这不是对余秋雨的损咒吗?
这种说法实在是“听评述落泪,替他人操心”,“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其实,人家余秋雨不见得会这样认为呢。据报道,当记者就故居即将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一事致电余秋雨私人秘书金克林时,金克林听到记者的转述很兴奋。不过金克林表示,余秋雨现在不方便进行相关评论。金克林说,余秋雨的家乡观念很强,不仅在文章里多次写到,还曾多次回故乡探访。(《楚天都市报》9月3日)
在故居成为文物保护单位问题上,余秋雨虽然“现在不方便进行相关评论”,但从金克林“兴奋”的表示上我们不难推断,余秋雨其实是对此持支持态度的——家乡观念很强的余秋雨对于老宅的归宿老早就给指出了方向,在文章里多次写到和回乡探访固然是一种铺垫,多年前将早已易主的旧居重新买下,并转赠给当地政府更是一种暗示。否则,老宅本不具备多么重要的居住价值,他余秋雨又不打算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凭什么重新花钱买回来?又何必非要赠送给当地政府?明摆着是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在其故居上大做文章嘛。所以,对于老宅成为政府层面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原本就是余秋雨这一系列运作的终极目的。正因如此,金克林才听说此事后“很兴奋”的。媒体在报道此事时上来就说“余秋雨估计想不到”,实在是太过主观臆断了——这是人家早就筹划好了的,怎么就会“想不到”?
在笔者看来,余秋雨的所谓“家乡观念”,其实是一种“故居情结”。这也许与余秋雨的写作旨趣有关,余秋雨这两年足迹遍及全球,每到一处,都要瞻仰名人故居,并对故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当中,有很多更是写名人故居的。即使不写故居,他也会“不经意”地谈到名人故居上面来。记得有一次他在青歌赛上点评《海的女儿》雕塑时“动情”地发挥说,在丹麦,一般国家机关都没有挂国旗的习惯,而安徒生故居的房顶上都挂了一面国旗,而安徒生的故居其实只是多家同时在一起居住的,并非仅仅安徒生一家居住过,可见丹麦对于文化艺术的看重……言谈之中,对于丹麦的名人故居保护表现出了浓浓的羡慕之情。
健在名人看重自己故居的保护,余秋雨并非第一人。三年前,当贾平凹的老家陕西丹凤县要投资7000万修建“贾平凹文学艺术苑”时,贾平凹就曾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贾平凹文学艺术苑”这个名字,“不好听,不如直接叫我家乡或者故里好一些。”看看吧,文化名人就是一般名人不一样,总是擅长未雨绸缪。自身对社会贡献虽然尚未盖棺论定,但“身后”名气应该先保护起来。自己健在时先把故居提供出来和保护起来,免得后人为故居保护费事劳神,这也算是一种“历史贡献”吧。(作者:冼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