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解读雷锋精神: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论语》:君子务本 
  雷锋: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代言,雷锋精神提出了非常具有时代特征的表述:“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从古代的英雄主义时代开始过渡到现代的集体主义时代。个体之于社会的作用,永远是作为社会的基石而存在,正像雷锋所提出的螺丝钉精神所说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认同于平凡的岗位,并踏踏实实地献身于这个岗位,这是雷锋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符合古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道德体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是“务本”,同样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而道德与精神的引领就是不断地促成社会的和谐向上、持久稳定。从这方面说,雷锋坚守个人岗位,发扬螺丝钉精神的提出绝不是空洞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是在践行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道德尺标。
  《礼记·礼运》:天下为公
  雷锋: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为人民服务。但作为一个时代精神的坐标,雷锋精神被单独提炼了出来,就不完全是单指一个人的努力被社会所肯定那么简单了。其背后应该是一种集体意志与时代要求相碰撞而迸现出的火花,由此而凝练出时代最新的、最稳固,也是最迫切需要的一种时代的最强音。这既是人民的理想需要同样也是历史在不同时期在精神文明方面的真实体现。
  东西方的道德体系不尽相同,即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道德体系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有其历史的传承性在里面。我们从最早的《礼记·大学》中看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仁与让在周代即已经作为时代的道德要求而出现了。到后来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口号,再后来到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这实际上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一种最宽泛的社会道德标准体系。只不过跳出时代的局限,随着历史的发展,视野与气魄越来越宏大而矣!但所提倡的奉献、为公的主旨是一直没有改变的。所以说,每个人的道德观因所处时代不同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烙印,尤其是在时代的潮流中迎风而上,追赶潮头的弄潮儿,更是会与时俱进地提出个人在时代中的要求——“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落实。”
  读雷锋的这句话,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社会的大责任感的直抒。个体生命的真正意义已经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个体的伟大,体现在时代的伟大,个体的趋动力,体现在时代的主流要求之上。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即会因此而显示出永恒性与标榜性,这与其说是雷锋个人精神的彰显,不如说是时代对雷锋精神的希冀与弘扬。
  五千年来,中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道德之邦”,这得源于她的传承的连贯性与持续性,雷锋精神就是在继承传统道德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召唤,激扬出个性的最大潜能,从而迸发出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了社会,并持续地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德不孤,必有邻”,道德高尚的人怎么会被历史所遗忘呢?世隔五十年,当雷锋精神重新传遍华夏大地时,我们忽然想起九百多年前宋代大儒张载曾激励过万千士子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个“为”大气磅礴,光明磊落,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与当代雷锋精神遥相呼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石孝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