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黎紫书自称受苏童影响:他的语言独特且非常炫(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关于马华文学
“马来西亚的氛围和人文环境,培养出我今天这样的文字,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晶报:大家都叫你马华文学家(即马来西亚华文作家),你新书《野菩萨》里不少篇章有浓烈的马来西亚气候及人文特征。我好奇的是,马来西亚这个亚热带地区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你对自己出生及成长的地方有怎样的情怀?

黎紫书:每个写作的人,其成长的地方必然会对其写作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这是她成长的回忆以及修养成型的地方。不管那个地方是热带还是寒带,对这个作家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对我而言,我就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根本不晓得马来西亚跟这个世界上的其它地方有什么样的区别,所以,马来西亚那样的氛围和人文环境,培养出我今天这样的文字,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我自己对马来西亚这个地方,与中国人对自己的家乡一样,都是同样的情怀,都是有爱有恨。说到自己文化的母体——中国,我觉得她非常遥远,有点陌生感,有点距离,正因为如此,我觉得马来西亚有自己的文学、语言、思维方式、美学观,这跟我的文化母体(中国)相差很远。

晶报:你文字里那种潮湿、低气压的气氛,有刻意为之的成分吗?

黎紫书:对我而言,文字里的气氛是自然的,正如热带必然产生热带植物一样,完全不会刻意。如果说学习或者模仿大陆作家的文字风格,那才是刻意的事情。

晶报:诸多马华作家都喜欢选择中国台湾作为落脚点,并在此长期生活、发展直至出名,然后辐射到整个华语圈,包括温瑞安、李永平等等,你认为台湾的马华文学与大陆文学、香港文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黎紫书:马华文学之所以一开始都是留台的马来西亚作家撑起来的,跟我们的华文教育有关系。因为在马来西亚,华语是非主流的语言,可是有很多我们的祖辈特别注意华文教育这件事情,办了很多华文学校,叫独立中学,有很多华人父母会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读书。可是,从这样的学校毕业之后,很难在政府办的学校升学,只能在其它地区升学。正因为如此,很多马华作家都是在台湾读书并留下来发展。

我跟很多马华作家不同的是,我上的是马来西亚国立中学,没有上过华文学校,甚至也没有上过大学。能够成为作家,只是因为我从小喜欢阅读,特别喜欢中文书籍,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尝试中文写作了。

马华文学跟港台文学有很多不同,首先对中国大陆的文学母体的感情是不一样的,马华文学经历过一段非常亲近大陆文学的时期,很多老作家写作,都带有很多所谓的“神州的符号”,在情感上是非常亲近大陆文学的。但后来就有一些留台的作家提出,马华文学应该“断奶”,应该意识到自己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必须将符号化的东西去掉。今天的马来西亚华人,自觉性是很高的,希望我们的作品跟中国的港台文学、大陆文学区别开来。可是,还需要时间探索,我觉得中国文学的水平相对比较高,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还是需要磨练。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