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非“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博客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曾有文章谈到,自先秦之后,中国除了中医、中药学之外,别无它“学”可言。今天人们所说的“国学”,如果抛开中医、中药学不谈,实际上也照样是无“学”之“学”。故今天有“国学”非“学”之论。
“国学”非“学”,乍一看来,与中国先秦时期名家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颇为相似,但经仔细分析,读者将可看到,虽然逻辑形式上有点相似,但在真实意义上则大为不同。
“白马非马”,前面的“马”与后面的“马”是同一个“马”,而且马是自然之物;然而“国学”非“学”,前面的“学”与后面的“学”不是同一个“学”,两者的意义相差甚远,而且“学”纯属人造之物。
下面我们即来作一点具体的分析。
“白马非马”,人们听来就感到古怪,像是在诡辩,为什么?因为人们只习惯于认同“白马是马”之说。其实,无论“白马非马”还是“白马是马”,这两个命题在不同的场合都可以具有正确表述的意义。
“白马是马”之说符合人们说话的习惯,即是说人们习惯于用外延较大的概念(即种概念)来界定外延较小的(加上了属差的)属概念。在这里,“马”即是外延较大的种概念,而“白马”则是外延较小和加上了“属差”——“白”的被界定的属概念。例如在下面的表述中:“马是会是死的,白马是马,所以白马是会死的。”“白马是马”便显然是有意义的。
但有时人们会更有意强调概念的内涵,而不是外延,这样一来,就为“白马非马”的表述形式找到了同样可以有意义的场合,当然,它们更多的时候会让人们感到像是在诡辩。
例如在下面的表述中:“白马非马,因为白马不是一般的马,而是(最好或最坏的)特殊的(有代表性的)马。”这使我又联想到过去的一个“相声”,说到某人为其朋友的母亲祝寿,别人说的都是嘉美赞颂之辞,偏偏他起首即说:“伯母不是人”,弄得满堂皆惊,甚至朋友非常愤怒,接着他说:“伯母是王母娘娘下凡尘,万寿无疆”又逗得满堂大笑。可见“白马非马”,从强调内涵(特殊性、代表性)的角度看,这种表述形式还是可以有意义的,而不必就是诡辩。
现在谈到“国学”非“学”,与上述的“白马非马”有一点类似之处,即都是强调内涵(特殊性或代表性)之说,但的确又有不同,即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即“国学”之“学”,并非今天人们普遍理解的学说之“学”。
今天人们普遍理解的学说之“学”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至少这个“学”必须具有如下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或三个环节:
第一,   记忆之学;第二,理解之学;第三,创造之学。
然而,中国的“国学”,尤其在“独尊儒术”之后,以及今天人们所大肆呼唤和吹捧的
“国学”,可以说基本上只具有记忆之学,而极少有理解之学和创造之学。在我网上的文章后面经常有网友质问:“你懂国学吗?”我倒是要反问这些网友们:“中国的国学需要‘懂’,而且能‘懂’吗?”那么,什么叫做“懂”呢?我认为,“懂”,至少必须具备“理解”,更深一点还应该具备“创造”的意思。然而事实上,中国几乎所有的国学,除了中医、中药学,以及先秦少数人,如老子、墨子的论述之外,绝大多数都只是需要人们去记忆的“史”学,尤其古人也早就指出,“六经皆史”。至于那些自称“懂得”国学的人们,乃至“大师”们,除了炫耀他们的“博闻强记”,以及顽固的崇古、复古的僵死学风之外,他们究竟能为中国人提供多少有助于人们理解的逻辑、有助于人们创造的概念和范畴呢?完全只有空白。
一个只需要记忆,而缺乏理解和创造的“学”说,有资格叫做今天的“学”吗?更何况还僭称“国学”?而大肆鼓吹,并强行要把这样的“学”说推销给中国的青少年,往小里说,是误人子弟,是让那些乖乖地学习“国学”的年轻人成为新世纪的古董,成为不会思考的人;往大里说,是对中华民族整体的犯罪,是把整个民族往绝路上赶。今天的中国,不是“国学”太少,而是相反,是“国学”风气太盛,整个中国的教育几乎全都只推销记忆之学,或记忆外国的成“学”,或记忆古代的成“学”,或记忆当今大人先生们的言行伟绩,而从不曾真正重视理解,重视创造。正是因此,中国人的发现的才能、发明的才能、创造的才能,全都被压抑到了人类世界的最底层。叫嚷“国学”的人们觉得这还不够,还要把制造仅仅记忆之学的最古老的文本重又翻出来,推销给青少年,更加速把中国人的理解力、创造力往死里整,让它们死得更彻底,更无可救药,让中国人更没有了希望,更没有了未来。天啦,这是多么顽固而可怕的愚蠢!!!
从“国学”又让我联想到“国花”。“国花”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的情操上的象征。中国人主张两种“国花”,即牡丹和梅花。前者雍容华贵、美丽大方,后者高风亮节、傲寒凌霜,的确都具有非常好的象征意义。然而中国人的所谓“国学”是什么呢?不仅拒绝理解、拒绝创造,而只具有记忆,并同时具有严重的复古倾向,而且其内核顽固地主张不平等,主张“人上人”的等级制度,顽固地维护和坚持“人上人”的隐瞒真理的“文化”(“臣为君隐”、“子为父隐”),这样的“国学”究竟能为中华民族提供什么样的精神情操和力量智慧呢?
提倡无理解、无创造、无真理的“国学”,让我好有一比,比什么?比如有人,他们竟然建议,要用罂粟花来作为代表和象征一国国民情操的“国花”。
我认为,这二者在意义上同属于荒唐,即它们均是以假代真,以恶代善,以丑代美。
正是因此,我请人们轻易不要说什么“国学”,中国传统中的学说,粗鄙浅陋者居多,例如汉代之后的儒学,根本就是伪学。而真正的精华,如先秦诸子之中的老子、墨子,也包括孔子等等人们的学说,它们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且正等待我们去重新加以阐扬,去作出更新的推进和发展。既然绝大部分的传统文化是糟粕,只有极少的精华,我们今天却笼而统之称之为“国学”,提倡这样的“国学”,究竟是“爱”国,还是“害”国?何况真正中华民族的“国学”,应该更看重今天和未来,看重作为现在的中国人的我们的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创造,而不是看重过去那些已经发黄发蔫甚至已经死去的古董。
先秦时代的中国曾经是全人类古代“人学”的故乡(可惜秦汉以后这种“人学”遭到了严重的摧毁和歪曲),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上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西方各国优秀文化的吸收,从而进一步推出全人类更新的“人学”,这才是我们的比继续叫嚷什么“国学”要更有价值得多的使命。
作者:黎鸣






 
关键词: 国学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