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医生还要不要穿白大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本报记者  施嘉奇
    
    医生还要不要穿白大褂?这个问题在医务界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向来作为医生标志的白大褂,如今被认为可能会传播病菌,尤其是一种名为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超级病菌”。由于全球医务界都对这种病菌束手无策,英国从今年起用蓝色的短袖服装替换下已经问世141年的白大褂。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倪语星教授看来,比更换白大褂更重要的,是要在医务人员脑子里“装进”控制院内感染的理念,真正把维护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
    
    街上常见“白大褂”走动
    
    本市某三甲医院,一名身着白大褂、戴着医生胸卡的人走出大门,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去;隔一天,在另一家三甲医院门口,记者又看到一名“白大褂”冲进一家“大包”店买午餐。令人惊讶的是,这两家医院均是全市医院管理水平排名靠前的大医院。在上海,白大褂的使用一直是医院管理的重点,但时至今日,不规范使用的情况仍随处可见——一部分医生敞着白大褂到处走;一些医生洗完手后,就用白大褂擦干;一部分管理较严格的医院,会规定医生每周2次送洗白大褂,但医生们遗忘的概率很高。
    
    根据《医院职业服装管理规定》,医务人员穿着工作服装有七条“不准”:不准外出上街;不准穿回家;不准进入食堂、浴室、理发室;不准进食、吸烟;不准代替其它劳动服使用;不准敞怀和佩戴装饰品;不准留长发和长指甲。另外,戴圆帽要将头发收入帽内;戴燕帽发长不得过肩。
    
    “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主要是与医生的不良习惯做斗争,而习惯恰恰是最难改变的。”倪语星说。
    
    上海不具备换白大褂条件
    
    倪语星两年前就通过各种渠道宣传MRSA病菌的危害,但至今效果并不理想。倪语星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MRSA还是非常弱小的,青霉素是克制它的特效药;可如今的试验表明,在细菌和抗菌药物的斗争中,MRSA占了上风,青霉素对它已经毫无效果。这种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病菌”如今广泛地存在于医院内部。他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某些地区(包括上海的大医院),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病例中,竟有50%—80%是由“超级病菌”MRSA引起的。更令他不安的是,本来认为只存在于医院内部的MRSA,还产生了一个变种,出现在医院之外的社会环境中,并有增加的趋势。而国际上的研究更发现,目前仅剩的治疗药物万古霉素都出现了危险的信号——MRSA进一步突变后降低了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
    
    “医生们对‘超级病菌’都很头痛,甚至认为它是医院院内感染的‘头号杀手’,所以英国就对此采取了极端的控制行为。”英国更换白大褂有两个关键点:其一,强调短袖。要求医生和护士的肘关节以下部位必须保持裸露,严禁佩戴任何首饰。因为MRSA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医生的长袖白大褂,尤其袖口,很容易在诊疗过程中接触到病菌,随后不知不觉地把它带到其他地方;其二,英国医生的新装强调材质——要有快速变干和有效抗菌的能力。“棉质的衣服遇水易湿,而潮湿又会帮助病菌。”
    
    问题是,上海目前尚不具备换掉白大褂的条件。因为并不是所有医院都配备或四季使用空调,没有适宜温度,总穿短袖行不通;而用快干功能衣料制作的医师服装,价格也较为昂贵。现在上海医院手术室和ICU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均被要求穿短袖服装,不过那用的是全棉材料,不易干燥。抛弃“白大褂”,看来是一件难事。但身为医生护士,首先可以也必须改掉穿着白大褂满街跑之类的坏习惯,因为对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还有医院里的同事,要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