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网络文化看发展民主的条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网络是中国最民主的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非常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网络实际上成为中国民主的试验场。不幸的是,在这一试验场上,我们得出的试验结论是不那么乐观的。

虽然网络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网络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中国的网络文化仍然不健康。网络文化不健康的最

突出表现,就是弥漫其中的话语暴力。一个平时温文尔雅的人,到了网络上就可能对他人进行毫无顾忌、毫无底线的话语攻击,用语不惮粗鄙、毒恶。挖地三尺的人肉搜索,漫天飞舞的汉奸大帽,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已经远远超出其个人所应承担的程度。这种破坏人权的行为,与民主完全背道而驰,正是无数民主理论家最担心的多数派暴政的典型表现。

民主要求一种具有妥协精神的文化,民主只有在人们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才能运行,少数要服从多数,多数也要尊重少数。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民主必然演变成无休止的内斗。而在网络上,争论往往是相互谩骂,对对方的观点不屑一顾,动辄以弱智、脑残相讥,或以愤(粪)青、网特相辱。这与民主政治的要求相去甚远。

网络赋予了国人最大限度的言论自由,但很多人还不会行使这种自由。除了非理性的谩骂和对异己的毫不宽容之外,缺乏根据、不顾事实的捕风捉影与乱说一气也是网络文化的常态,以至于网络已成为传播谣言的主要渠道。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任,不懂得尊重事实、出言必须有凭有据,而是听风便是雨,一知半解就言之凿凿,以逞口舌之快为目的。至于自己的言论会造成什么后果,则漠不关心。如果事实证明自己说错了,也不会有任何的反省与忏悔。在网络上,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因自己的言论给别人带来伤害而真诚道歉的例子。我们看到的情形是,网络给了人们言论自由,但这种自由并没有使人们变得更宽容、更大度,反而使狭隘暴戾之气迅速蔓延。结果是有的人在网上可以自由地辱骂恐吓,有的人却不敢说话,因为说话就等于给别人树靶子。言论自由可以造成这种结果,大概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自由不仅意味着一种权利,也意味着一种义务,一种谨慎使用权利并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义务。我们应该承认的事实是,国人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好足够的准备。

如果现实社会中像网络一样缺乏约束机制的话,网络民主的乱象,一定会在现实民主中再现。明乎此,我们在民主的推进方面就应该更为务实和谨慎。民主的制度建设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素质的提高逐步展开。现在人们谈民主,更重视制度建设,认为制度建立起来了,人们通过民主实践的锻炼一定会成熟起来。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如果不在提高民众民主素质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制度建设很可能会失败。辛亥革命后,曾经建立了非常民主的制度,但因为在民主素质的培养(即公民文化建设)上没有准备好而未能成功。此后,中国的民主进程起起伏伏、波折不断,很多方面又回到了原点,进步有限。纵观世界各国,因公民文化的缺失而导致有民主制度之表而无民主治理之实的例证不可谓不多;因之付出惨重代价的,也非个案。不能因为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而认为只要下了水,就一定会游泳。

民主的实现,是各方面条件水到渠成的结果,绝难一蹴而就。中国的民主化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全新的试验,也是不允许失败的试验,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谋定而后动,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推开。公民文化建设必须与制度建设相适应,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波折。我们过去谈公民文化、谈民主启蒙,往往局限于宣扬民主怎么怎么好,发展民主怎么怎么应该,这固然有一定意义,但仅此远远不够。对于发展民主而言,规则意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从自身做起,积极促进普通民众民主素质的提高,形成尊重他人权利、尊重不同意见的宽容风气,培养言行谨慎、勇于反省的责任意识。只要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民主在各个层面上的实现将顺理成章。(作者: 赵 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