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用拳头解决学术分歧,愚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坛坛灌灌

背景:10月5日,历史学者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签售图书,一男子因不满其学术观点而掌掴其脸部。一时舆论哗然。

新浪网网友孟宪实:中国人有喜欢统一的一面,君王尤甚。战国百家局面,不是被秦始皇给统一了吗?焚书坑儒,以吏为师。君王站在自己的政治立场,强行统一思想,结果就是促成秦朝早日灭亡。秦亡理由非一,焚书可以作为众多原因之一。然而,更重要的不是秦的灭亡,而是思想文化随着焚书而泯灭。

所以,统一没有关系,要顺其自然,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强行统一。学术有分歧比无分歧正常,有分歧是好事不是坏事,因为有分歧是发展是繁荣,有利于促进我们继续思考。如果用拳头可以解决学术分歧,那么武术冠军就会成为学术领袖。用政治解决学术分歧,政治家就成了当然导师。那么现代社会进化的重大成果———社会分工呢?只好废弃在一边。

华龙网网友李清:掌掴阎崇年教授的人,我给他定个性,不是简单的“愤青”,应属从网络走向现实的暴民。这样的“网络暴民”有很多,算得上“中国特色”一种。他们往往以“真理”为掩护,对与自己意见不合者,恨不得把人家给“秒杀”,哪怕人家是他爷爷辈。从“铜须门”,到“烧狗”事件,还有最近韩国的崔真实……实在太多了。

我以为对这些人,除了应该法办、严惩外,还应该想点有效的办法,建议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的人,到灾区去当个建筑小工,比上网盖“危楼”,下网干浑事,要强上一百倍。

中国网网友张若渔:学术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治安问题,除了“非此即彼”的文化劣根性谬种流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的意见并不能得到很流畅的表达。“为学术而打人”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或许更宏大的社会命题,即公共话语平台如何从一维走向多维、如何从文化专断走向文化多元。社会上,如果多元的声音都能有效表达,相信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血压会平和和理智很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