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说破英雄惊杀人:说英雄却多是蛮雄(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水浒》

    《水浒》人物,有名无名出场未出场的合计有七八百号人,真英雄寥寥;读着《说破英雄惊杀人》,我满脑子晃动的是“蛮雄”二字。这些蛮雄,“杀”字当头,可谓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而“杀”字,在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轻易说出口的字———生命通常是不具备多少价值的。而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于这样的“暴力美学”,见怪不怪了。今人读《水浒传》,犹如观看“三十六计”的“计谋算术”,不再敏感于那些恐怖的词汇,可仔细想想,那一个个都是多么可怕的情形:瞒天过海、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无中生有、笑里藏刀、偷梁换柱、上屋抽梯、借尸还魂……

    《水浒》那些人那些事儿,在黄波笔下,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恢复”,恢复了他与它的本来面目与真实面貌。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屹立了千百年的英雄形象,黄波用千百个字就能将其一一放倒,是因为作者手中握有普世价值的杠杆与支点。将那种种快意恩仇置于现代文明理念之下,我们就不难发现,在那样的蛮雄世界,倒下去的绝不是壮士,竖起来的绝不是丰碑。

    水泊梁山,所处的制度环境是明晰的。在受压迫———即权利被剥夺的情况下,反抗当然是一种权利;而反抗过程中,以及反抗成功———亦即基本权利得以恢复之后,蛮雄们照样会抡起板斧不顾对象砍杀过去。问世间谁需要这样的腥风、谁喜欢这样的血雨?普普通通的百姓,会热爱那样的情景、而将自己置身其中吗?看看成为人文形象的关公塑像,总是那么的儒雅,他绝不是在乱舞大刀而是在读《春秋》———这是一种向善的社会心理的反映。

    手起刀落头滚地———赞美这种“快意”,只能抵达“恩仇”。而江湖至今仍存,江湖意识更是处处潜在。比如当今许多喝“狼奶”长大的愤青,仿佛就是当代梁山上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网络上无所顾忌地大砍大杀,掀起阵阵网络暴力。而在官场,则多为“江湖操纵”意识———操纵别人之快意,与砍杀他人之快感,本质上没有多大的不同。人都有吃奶的时候。当今国人才刚刚开始吮吸普世价值的奶水,黄波这本书就是这样一种人文营养素。多一本《说破英雄惊杀人》,就少一杯“狼奶”,这多么重要。((书名:《说破英雄惊杀人》 著者:黄波 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12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