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诗电影”还是“诗人电影”?雷抒雁坦承不看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中国诗电影”计划启动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诗电影”计划由著名诗人海啸和影视编剧卜青文共同发起,欲将经典中国现代诗歌拍成微电影。“诗电影”概念一出,即刻引发了诗歌界和网友们的关注和质疑。 
  诗歌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而人物和故事情节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叙事诗可以说包含了人物和情节,那么没有人物和情节的抒情诗如何拍成电影?
  诗电影发起人海啸表示,“诗电影”立足于诗人本身,以他们最具代表性、经典性的诗歌作品入手进行剧本改编,如果是改编自抒情诗,则要深入发掘诗歌创作者幕后的故事。
  “诗电影”是一种全新的电影表现形式,与“诗意电影”或“配乐诗短片”有着本质的不同,所呈现的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人文化和情感体验,也是人们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亲情、爱情、友情,乃至对中国几千年以来文化的诗意解构与再现,都会在每一部作品中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含量和感人肺腑的力量。那么以诗人为主线,是诗电影还是诗人电影?如果是诗人电影,用“诗电影”表达会不会有偷换概念之嫌?
  海啸解释说,创作者的初衷是想让诗歌这个传统经典文化能够影像化、镜头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让诗歌成为一种高端文化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诗歌曾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地,而如今“诗歌被边缘化”的说法却频见报端。“诗电影”可以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也为观众创建一个充满诗意的时代,更重要的是通过“诗电影”这个文化事件可以唤起人们对诗歌艺术的再度关注。
  卜青文告诉记者,诗电影和传统电影有相同之处,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相同之处是二者都包含人物和故事情节,有表现情节的人物对白;特别之处是“诗电影”强调的是一种意境,尤其是在画面上,绝对的唯美、震撼,有穿透力和冲击力的。“诗电影”的画面会让观众很激动、很兴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有一种想要写诗的冲动。
  另外,“诗电影”并不像传统电影那样通过大段的台词来反映人物思想和性格,有时甚至长达一两分钟没有台词,只通过画面和音乐去表现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意境,给观众较大的想象空间,以此展现诗歌的艺术魅力,提升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
  据悉,“诗电影”首期投资1000万元,计划将100首经典中国现代诗歌拍成微电影,每部作品30分钟,3到5年内时间完成,其中包含舒婷、牛汉、芒克、西川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完成后除在各地电视台、视频网站播出外,届时还将结集成DVD及图书全球发行。
  即将面世的首部诗电影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电影前景如何?昨日,记者采访到著名诗人雷抒雁,他坦言:“‘诗电影’的确是个新鲜事儿,我认为把诗歌拍成电影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在诗歌本身及创作背景上下很大的工夫。如果一定要对‘诗电影’的前景进行预测,我个人并不太看好,但依然祝他们成功! ”记者 李爽
  名词解释
  诗电影
  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电影形态。早期法国电影先锋派人物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著述,主张电影应像抒情诗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认为“应当摆脱与情节的任何联系”。他们还把“诗的语言”当作电影语言的同义语。也对电影中的诗的语言特别是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结构诗学”学派的首领史克洛夫斯基则宣称“没有情节的电影,就是诗的电影”。
  电影从默片阶段进入有声电影时期之后,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艺术散文语言的运用逐渐成为主导趋势。中国诗电影较之西方,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色,盖源于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丰厚的诗学传统。中国诗学之精粹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并由此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在电影这种叙事艺术中,意境主要体现为环境与人物的交融,外部景观渗透着人物心绪,延伸着人物性格;两者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从而大大拓展了美学时空,以有限的在场景物升华出无限高远而空灵的境界。
  1948年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乃中国诗电影经典之作。 50年代,水华导演的《林家铺子》的开场,一艘小船在山光水色中荡漾。小船进入古老的小镇,河水浑暗,傍河的破旧茶楼飘出喧嚣和烟尘。一桶污水倒入河中,激起河底的污垢,污水上叠印出“1931年”字幕。 《城南旧事》结尾处,在枫叶红遍的西山,小英子在嗒嗒马蹄声中告别父亲的墓地,也告别自己的童年……这些均属中国诗电影经典性的蒙太奇段落。
  诗电影猜想
  诗歌影像化会是什么样?
  对于将无故事情节的抒情诗拍成电影,不少网友质疑,有网友认为:诗人写诗之时的心境与感受,读者读诗之时的意象还原和情感体验,这些都不是拍摄解读者能够完全了解的。诗歌的美妙就在于那些说不明道不清的情感想象和心灵震撼,若通过制作“诗电影”来限制想象和体验,有何意义?更有网友提出:“诗歌如何影像化”是伪命题,诗歌一被具象化就消失了想象的诸多可能,也就没有了意义。 ”
  而如何用影像表现诗歌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比如待拍的卞之琳诗歌《断章》,全文只有四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您不妨也思考思考,这首诗应该如何拍成诗电影呢?
  叶匡政:诗电影不是直接用诗拍电影
  “很多人认为属于诗歌的时代过去了,但是事实上更多人在追求诗歌,更多人在追求文字的精致。”在谈及诗电影的话题时,叶匡政说,微博某种程度上就体现出了诗歌式的精致,经过诗歌训练的人发微博一定可以叫“诗微博”,所以在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时期,诗电影在叶匡政眼里,唤起人们对诗歌的关注,出发点是好的。
  那么叶匡政如何看用诗歌拍微电影的表达方式?“诗歌并不排斥新的影像形式。把诗歌变成动态的影像,或者说用影像表达诗歌,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但我理解不是简单用一首诗歌拍成电影,否则难度太大了,这是技术上的问题了。”
  传统电影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故事情节的支撑,而诗歌和其他传统的文学形式毕竟不同,尤其是现代诗歌,不及古体诗更容易展现一段故事,那么用现代诗歌拍成电影,重点打造的就不是情节了。叶匡政说:“诗电影是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创作主张,法国先锋派认为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电影应该像抒情诗歌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体现电影的表意和抒情的功能,因此早期的电影先锋派人物被誉为‘银幕诗人’。经典的诗电影比如《雁南飞》《恋人曲》《海子歌》等。”用电影表达诗歌,并不采用传统电影的表达形式,在叶匡政看来,“如果单纯从诗的角度来说,把诗歌转换成故事,再拍成电影,显然背离了诗歌的本质。而‘诗电影’的概念更多的借鉴于对抒情诗概念的借用,用光、影、动态和音乐表达意境之美,隐喻和象征的成分居大。”
  首席记者 王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