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曾昭娟:点染评剧一片斑斓色彩(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味模仿无出路 传统程式需激活 


    记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变革,似乎成了艺术创作中的老生常谈。在我的印象里,反而是地方剧种“变”得更快、更好,更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例如评剧,传统戏你们也演,但真正使你们执全国评剧之牛耳的,还是原创性作品。你如何看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曾昭娟:在这方面,我认为《寄印传奇》是引领性的,这样说可能夸张了一点,但它确实是“润物细无声”的、慢慢融入了话剧的某些表演元素,又未脱离戏曲的范畴。搞戏剧改革,得研究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干什么?就如梅兰芳大师的《贵妃醉酒》,我们坐在台下,仿佛能闻到花的芳香。有人学老师,一味模仿,一招一式,何等规矩,一点错也没有,不管见谁都要这种招式,生活中是这样吗?《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刚开始是相府里的三小姐,到大街上乞讨,见到陌生人肯定要害臊;但十八年后,她已习惯了这种生活,不会再害臊了,你若还用原来的招式,便违背了生活的逻辑。我们应当用生活的积累,激活传统的程式。没有生命和灵魂的东西永远是站不住脚的。吃别人的馍永远不香,固守传统的后果就是表演僵化,克隆他人,丢失了艺术的个性。而艺术是需要个性、张扬个性的。 


    不惑之年靠智慧 “上帝”认可最重要 


    记者:你从15岁便考入汉沽评剧团学员班,启蒙老师是金艳荣,1987年又拜评剧名家花淑兰为师。专家评价你“嗓音纯正甜美,音域宽广,善于以声传情,以情塑人”,经过几十年的执着追求,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新时期评剧艺术的领军人物。你认为是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流派? 


    曾昭娟:在首届中国评剧节上,有专家曾预言:“一个新的评剧流派将要诞生”,但这需要一定的艺术氛围和舆论氛围,不以我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何况现在艺术欣赏形式这么多,戏剧演出市场整体上又比较低迷。我的观点是:什么派不派,观众认可最好! 


    一个女演员,每个时期,每个年龄段,要出不同的“牌”:二十岁,本色、漂亮;三十岁,成熟;四十岁,智慧;可能到了五十岁,就需要表演的从容、大度了。女人每个时期要有不同的追求,与生俱来的东西加上科学的训练,再遇上一个好剧本,唱、念、做均有精心的设计,就能将自身的潜质充分发掘出来。例如我先天的声音条件很强势,有专人为我设计唱腔,在评剧中糅入歌唱化、旋律化的元素,就是为了好听、好看,让更多人喜闻乐见。 


    记者:最后,请对我们的读者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吧! 

 
    曾昭娟:得奖固然重要,但我更注重艺术本身,更视舞台为生命。为时代留下一部艺术精品,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多年后回忆起来,我们为评剧艺术的繁荣留下过自己的足迹,为评剧艺术画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便可笑慰平生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