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产烂片谁之痛?(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创作之痛: 单一模式与题材限制
“就像诗之于唐,词之于宋,曲之于元,电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不能用电影真正记录、表现我们这个时代,那后代子孙想通过电影了解我们时,一定会十分失望。”
——《看电影》杂志主编黄海鲲
近日,编剧陆天明撰写文章批评国产电影创作“老套”,将国产片分为三类:一类是把电影当宣传品做,第二类是文化公司或电影集团为市场所需而制作的商业片(打斗、搞笑、情爱、战争、贺岁等),第三类就是“电影艺术家们”纯粹展现自我的小众片。如今的国产电影,确实“三分天下”,除了商业大片,观众还能看什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认为,“目前,中国电影日常时段的影片供给不足,靠大片撑起的市场呈现偶发和不稳定的特点。”可以说,缺乏国产类型电影。曾在去年,国产片题材重复局面令网友如此总结:“5个关云长、3场鸿门宴、2个孙悟空同台乱战。”而今年就记者参加的下半年电影推介会来看,国产片题材单一的情况仍未改善,历史题材过多,现实题材缺失,对现实的关注多停留在生活的表面。
当然,业内有导演抱怨,电影主管部门对于题材的限制阻碍了好剧本的出现,为此导演陆川曾在电影节上为电影《王的盛宴》被推迟上映哭起来。确实,国产电影存在因题材问题无法公映的情况,然而有着“禁片导演”身份的张元却表示:“一味抱怨题材受限制,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的成功让中国导演反思,伊朗电影创作处于严苛的审查环节下,但影片却利用精巧构思和创作去表达社会批评,并未和审查制度正面交锋,而且投资成本不高却收回最大口碑和盈利。因此有业内人士批评当下电影从业者:不要把电影不够好甚至很烂的所有症结都推诿到审查制度上,恐怕还要怪自己功力不济。
在这一点上,近期上映的电影《人山人海》给了国产片一个很大的启示,电影题材触及社会黑暗现实,但是成功过审。导演蔡尚君在上映前对片子的结局进行了改动,对此,蔡尚君说:“修改其实影响不大,因为所有东西都放在这儿了。”谈到由于审查,一些导演因为题材问题马上就会放弃的问题,蔡尚君直言:“这不能成为拍烂片的借口,中国电影最可怕的就是‘自我阉割’。”
行业之痛: 乱象丛生 恶性循环
在轻松写意中感受那么一点所谓的“真情流露”,也许这就是作为这个时代的观众的唯一期待。
——学者周濂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产电影面临的危机:重导演、宠明星、轻编剧。这样的状况实际上体现出国内电影产业发展并不成熟的现状。导演冯小刚曾在微博上“撒娇”喊累,于是就出现华谊兄弟电影公司股票波动的情况。这也正如导演车径行所说:“中国电影还没有真正进入工业化时代,大部分影视公司只靠一两个导演拍片,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某导演一句话而股价飞涨是很不正常的,表面上是上市公司,其实还是作坊。从小作坊到工业化,是中国电影必须要走的路。影视公司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资源体系,才能构建合理的影视生态。”
不仅是影视公司依赖大导演,国产电影市场基本上也是依赖大导演、大明星的号召力,正是如此,明星片酬飞涨导致电影制作大部分资金用在了支付明星的高额片酬上。一些制片方对影片质量不高给予的借口即是:资金在付给了明星之后,用在电影制作上的很少。然而仅靠明星撑起一部缺乏基本故事逻辑的影片毕竟不是赢得观众、获得口碑的关键。
而针对编剧地位被轻视的问题,著名编剧王兴东表示,一是大多数制片方不愿花成本提升剧本;另外,多数编剧越来越少深入生活,而是闭门造车,改编、翻版的电影越来越多,自主原创的故事越来越少。这样想当然的电影离观众越来越远,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然而电影行业正陷入这样的怪圈:想当编剧的人越来越少,想当导演的人越来越多,想当明星的人越来越多。电影只赚快钱,忽略了创作的基础,烂片成常态,恶性循环无法避免。然而观众期待的电影仅仅是大导演、众明星、流于表面的奇幻故事能做到的吗?
教育之痛: 跟不上的基础教育和理论研究
中国电影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国电影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为电影找到中国的表达方式,这需要学术界和电影家们的共同努力。
——学者祝晓风
作为一名电影专业教师,陈山告诉记者,目前对于电影人才的培养停留在应试教育上,而忽略了对电影人才的人格、想象力以及文化素质等的培养,因此会影响电影的创作生产能力。同时他表示,由于电影商业利益的驱动,学生们倾向于将职业目标设定为电影艺术家,反倒不重视电影行业中的基本岗位和电影领域的专业人才,像影视后期技术、电影灯光、美术等专业人才短缺,后继无人。
另外,陈山表示,目前的电影理论研究跟不上电影产业发展速度。对此,车径行表示认同,他认为:“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整个电影的编剧、制作、营销、发行、放映环节等的了解和研究,缺少文学的支持。在今天普遍浮躁的社会氛围中,电影理论的研究也许是卑微的,而潜心做学问的学者可能是渺小的,但电影的研究和文学的补给支撑起的是中国电影的理论大厦。”事实上,国内电影理论研究与产业脱节的现象确实存在。反观美国的电影学院,教学方式十分灵活,每年都在调整以适应最新的媒体发展,一所大学便能在电影某个具体领域承担研究和开发的工作。可以说,美国的大学教育成为了电影产业内容研究和开发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在国内的电影教育专业院校并没有做到,因而陈山认为大学教育向产业过渡应循序渐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