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发展教育不能与市场经济并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6月12日,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教育是公共产品,中国绝对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发展教育只能靠政府,政府就得花钱”。

  笔者完全理解张先生批评教育体制现存问题的心情,但其中的一些具体观点,还有待推敲。首先,教育并不完全是公共物品。众所周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教育最早都是以私人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民族国家的逐步兴起使得国家统治者意识到教育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才逐步将教育纳入到国策范畴,并在管理上加以行政化、体制化,务求广泛覆盖国民,提升国家的整体素质。直到二战后,涵盖公立教育的社会政策逐步成为诸多发达国家主要的政策,教育才真正取得了“公共物品”之实。但除此之外,任何成功的教育体制都没有排斥过依然属于“私人物品”的“私立教育”。

  其次,即便只谈作为“公共物品”的教育,也并不一定“只能靠政府”,更不一定“政府就得花钱”。了解公共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政府只是能够提供“公共物品”的主体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提供者。在一些欧洲国家,国家向国民提供免费教育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受到宪法保障,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成了教育的唯一供给者。但在其他国家,除了政府之外,还有诸多社会第三方也向社会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服务,进而成为教育这一“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之一。一些国家的“社会性办学”便是一例,政府在其中只起到监管作用,并不提供或者只少量提供办学经费。这种被社会学家称为“社会自组织”现象的情况,也从未与市场经济发生过冲突。

  最后,张先生将教育存在的问题笼统地归为“市场经济”之过,也未免偏激。今天对教育领域中“产业化”等市场经济行为的批评,真正的含义在于:一、产业化的方式存在问题,没有设定教育所必须达成的公共政策目标;二、将教育产业化等同于教育私立化,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最终造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然而,此两点只能说明以往在教育领域中理解和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错误,并不能认为是市场经济本身的错误。事实上,早有研究指出,当公立教育和市场办(私立)教育并存时,两种不同的办教育方式可以互相竞争,共存发展。并不存在市场经济发展不了教育之说。

    至于“少修几条高速路”等,便可“解决教育投入问题”之说,恐怕也是言过其实。假若此说成立,那么任何自觉现状不佳、投入缺乏的行业,都可以少修几条高速路为由找财政要钱,那么财政纪律何在?发展规划又从何谈起?(羽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