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诗人王家鸿:民族文化是创作的不竭源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生于60年代的布依族诗人王家鸿是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1990年)、安顺市首届政府文艺奖的获得者。此次的新书推荐中,他推出了自己的诗选集《第五个季节》。 
  记者:这部诗选集中的作品风格题材差异很大,为什么?
  王家鸿:这部诗集从风格题材上应该划分为两个阶段,85--95年期间的作品有朦胧诗的痕迹,题材上、思路上比较狭窄,风格相对单一。中断创作十余年,2010年前后恢复写作。后期作品内涵更深,表现手法和技巧上更加多样和成熟。
  记者:仔细看你的诗歌不难发现和安顺山水文化的关联,安顺这片土地是你创作灵感的来源吗?

  王家鸿:我创作诗歌不拘形式和风格,但坚持创新性和民族性结合,更体现个性。安顺的文化积淀深厚,多种民族文化并存,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还有屯堡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安顺文化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我的诗歌里面都有表现。
  记者:就个人而言,对你创作影响最深的文化是什么?
  王家鸿:最主要是布依族的文化。那片土地不只是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文学创作的滋养、激情和成长,也使我靠近了灵魂的本质。我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诗歌《扁担山》,就融入了布依族文化的元素。
  记者:民族文化中触动你心灵最深的是什么?
  王家鸿:民族文化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元素很多,包括传说、故事、风俗、节庆。当我写散文诗《童年印象》时,脑海里面浮现出的就是我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大年初一时一大早寨子里面铜鼓就响了,孩子们起来吃粑粑、打陀螺,这些童年的美好记忆一直都是最触动我心灵深处的东西。
  本报记者 吴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