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为何无障碍设施上难见残疾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温州市花高价为残疾人设置的一种设计先进的“外挂式”升降梯却被残疾人视为摆设。原因在于,残疾人从出门到城市各个角落的无障碍设施细节都不完善,残疾人不能也不愿出门,设施虽好却没多少人用得到。(12月14日《青年时报》)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到中国旅游和公干的外国人常常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城市有很多无障碍设施,但在大街上看不到或很少看到残疾人?是中国的残疾人很少吗?这是一个尴尬的问题,既折射着我们的人文关怀,也透露出公共设施与实用脱节的矛盾。
  其实,中国的残疾人并不少,按中国位居世界人口之首的基数,残疾人的数量也许也居世界之首。仅2007年的统计,中国的残疾人就有8296多万。但如此大量的残疾人却在公共场所看不到他们的影子,岂不矛盾。而真正的原因在于,虽然中国的公共设施已经在为残疾人着想和建立了,但真正实用的不多。这就造成了残疾人既无法出门融入社会生活,又造成这些无障碍设施的浪费。
  然而,现在的公共设施不仅不适宜于残疾人使用,就连老、幼、孕妇,甚至普通人也感到不好用,不实用。2008年上半年公布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联合进行的一项对1113人的调查显示,75.6%的公众认为,公共设施只实现了为部分人服务的功能。老人、儿童或者残疾人使用公共设施时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残疾人专用设施被破坏、占用或根本没有(67.6%);大部分公共设施都有台阶,同时配备轮椅缓坡的很少(58.0%);公共卫生间使用不方便(57.7%);乘公交车或地铁进不了站或上不了车(52.2%);公交车和地铁换乘不方便(49.5%);建筑物的入口有台阶,不方便进入(47.3%);无法使用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43.0%)等。
  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对残疾人的障碍,使得他们无法融入社会生活,也让普通人感到公共设施的难用和不实用。与此相反,发达国家的公共设施不仅在上述方方面面都能让残疾人舒适使用,而且能让普通人方便利用。我们的差距就在于,尽管有表面上的各种公共设施,但在实用和细节上却与人文关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方便实用的设施让人心情愉悦和满意,生活有盼头,工作有效率,从而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另一方面,宜人的公共设施至少也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也是公众内心所能体验到的一种温暖,至少要比把大量的钱砸到修建又高又大和富丽堂皇的楼堂馆所更能体现政绩。
  除残疾人外,中国现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3亿。如何让这些需要更多关怀的人生活在一个方便而温暖的世界,如何让更多的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和实用,是亟须关注和做好的一件大事。
    北京 张田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