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导师风云际会 国学研究院演绎百年传奇(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名师高徒
四届74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没有辜负导师的良苦用心,成长为文史大家
蓝文徵氏曰:国学研究院,自成立至结束,历时仅四年,虽似昙花一现,但其逸事佳话,却最耐人回忆。
1925年3月,国学研究院刊出招生广告。4月23日,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商定招生试题,8月1日,公布新生录取名单。9月9日,研究院举行开学典礼。
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发表《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的演讲,指出研究院的性质为,“研究高深学术”、“注重个人指导”。与此相匹配,研究院导师的工作,分为“专门指导”和“普通演讲”。
王国维指导经学、小学、上古史和中国文学,梁启超指导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陈寅恪指导年代学、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研究等,赵元任指导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李济指导中国人种考。
清华园花木扶疏,宛如世外桃源,国学研究院,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古代的书院。梁启超在1925年9月9日下午的茶话会上,热情奔放地做了“旧日书院之情形”的演讲,引起学友强烈共鸣。
清华研究院第一级学友,共计三十三名,刘盼遂、杨鸿烈等十位学友,考取研究院之前,已经有著述;学友多属于性情温厚,酷嗜学问之辈。国学研究院有着师生的良好互动,浓厚的学术氛围,学友之间,情同兄弟,亲如手足。可以想见,经过耆学硕儒的点拨,名师出高徒,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研究院1929届毕业生蓝文徵,在《清华校友通讯》发表《谈陈寅恪》,深有感触地说:“研究院的特点,是治学与做人并重,各位先生传业态度的庄严恳挚,诸同学问道心志的诚敬殷切,穆然有鹅湖、鹿洞遗风。”
国学研究院仅存四年,四届只有74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没有辜负导师的良苦用心,成长为文史大家。
师生情深
当时,清华每周都有一个同乐会,师生一起联欢,唱戏、唱歌、背书、讲笑话
国学研究院学友,除了接受专题指导,还要听先生进行普通演讲。1925年9月14日,王国维开讲《古史新证》,是为普通演讲的第一课。
老先生言辞恳切,“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1926年,姜亮夫经过补录考试,进入国学研究院,一丝不苟,刻苦用功。除了李济的课听不进去,其它课程,姜亮夫都听得津津有味,难以忘怀。王国维讲课,非常细腻,也不大看同学们。冷静的头脑、平和的性格、浓厚的感情,是先生所独具的风格。
梁启超讲课,姜亮夫觉得最受益。梁启超讲解,从多角度打量先秦典籍,并且给予总结。
陈寅恪广博深邃的学问,一度让姜亮夫异常苦恼,无论如何追赶,陈先生的学问也是望尘莫及。陈先生最大的特点,是每种研究,都有思想作指导。
赵元任讲课的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的方言,这让姜亮夫知晓描写语言学和声韵考古学的区别与联系。赵元任在语言学方面的兴趣,使他最终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当时,清华每周都有一个同乐会,师生一起联欢。唱戏、唱歌、背书、讲笑话,都是国学研究院师生的业余消遣。
梁启超和王国维两位先生讲课都很严肃,但是,同乐会的即兴表演,令学友们耳目一新。有一回,任公先生背诵一段《桃花扇》,而静安先生则背诵《两京赋》。
最能解颐的则是赵元任,把大家的茶杯收去,调正音调,用茶杯演奏一曲,四座皆惊。有一回赵元任表演“全国旅行”,从北京出发,然后西安、兰州、成都、重庆、昆明、广州、上海,各地方言惟妙惟肖。1938年先生去国,用纯正的英语讲课,竟有人打探,是否伦敦人?
陈寅恪在同乐会这种场合,从不肯为大家说笑。其实私下谈话中,别具一种幽默。陈寅恪先生曾给国学研究院学友们说,你们太厉害了,“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令人拍案叫绝。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