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吴为山论国学建设:让国学深入青年 融入世界(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文献丰富,举世罕见。纵观中华文化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学都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爱国主义是国学的核心要素。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核心。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是以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忧患意识和团结御侮、视死如归的不屈精神为特征的。季羡林先生说得好: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汉至清有一系列爱国主义人物,深入人心。他认为中国的爱国主义,一种是爱我的国家,一般的;一种是高层次的,爱我们的文化。尤其到了近现代,爱国主义学术传统的时代性、主题性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章炳麟在日本东京提出“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热肠”的口号;黄侃先生和他的老师章太炎一样,因为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十分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是解放前最著名的中国文化史专著,书中尽力宣扬古代爱民、保民、重民以及民权、民主的进步思想。可以说,国学的“国”字,本身就包含了爱国的情结。创立“国学”一词之时,就有“国学之不知,未有可与言爱国者也”和“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这些词句,可谓语重心长,铿锵有力,都系统表达了国学为立国之本、民族之魂的观点。
第二,人文精神是国学的基本气质。以儒家文化为典型的中华文化最为重视人的德行品格的熏陶和培养,强调“君子之风”的养成和秉持。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鲜明表现了道不远人的精髓。“人生境界说”是国学和中华文化的独特景观。例如我们传统中国人历来特别强调人生“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类型的区别和递进。人文精神还包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非常高的理论价值。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和谐理念是国学的显著特色。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这里的和谐,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中特别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利益,使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上的价值取向。和谐理念,还包括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充分肯定了人同自然界本质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