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田青、许博允:为我们那些亘古不变的而自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个是因为最近在青歌赛上力推原生态唱法而被推到风口浪尖的著名学人田青,一个是“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第一人”的台湾作曲家许博允,昨天,两位在音乐界和学界声名赫赫的重量级人物聚首在上海音乐厅,在知名电视人曹景行的主持下,成为“放歌世博·2008上海世博音乐周”首场讲座与“东方早报文化讲堂”的嘉宾。 
  作为“上海世博音乐周”首场讲座和“东方早报文化讲堂”系列讲座之一,昨天的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浓缩的“世界音乐”之旅,更是和两位音乐人思想激荡的过程。尤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更是在清明佳节这一特别的时刻,不仅介绍了他眼中散落在中国大地的“世界音乐”,更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了他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思考。
  可以搞一个“天下音乐周”
  田青是音乐学学者,是民族音乐和佛教音乐的专家,正式的身份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却因为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从一个专业领域的学者,成为进入大众视野的公众人物。在昨天的讲座中,田青依然用他一贯特立独行的思考方式,谈及他对世界音乐的理解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在向观众介绍中国的很多原生态音乐时,田青还说起了不少生动的故事。讲座中,思维缜密、言语风趣的田青不时引来席间观众的会心大笑。主讲的题目是《世界音乐和国家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主持人曹景行开门见山地问起了田青对“世界音乐”这个概念的理解。田青则讲起了让他声名四起的“原生态唱法”:“过去,我们对演唱的分类基本就是美声、民族、流行三种,但是,你怎么理解美声这个名词?难道西洋的唱法就美,中国的民族唱法就不美了?中国的民族民间唱法很多都是原生态的,它们和音乐学院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不一样,但那是另外一种美。所以音乐史上所有的称谓几乎都不准确,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力推原生态唱法的原因。”
  田青说,“世界音乐”这个名词也是约定俗成产生的,其实也并不怎么准确。只要是音乐,它都在世界上,难道还有外星音乐?所以说,“世界音乐”这个概念的产生是因为欧洲中心论。“其实,在中国文化里,用‘天下’比用‘世界’更好,也许将来,我们可以搞一个‘天下音乐周’,让全世界的人都来上海聆听。”
  我们为什么还是中国人?
  从“世界音乐”出发,田青谈起了自己思考实践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青歌赛”又成为他的话题缘起:“评价原生态歌手演唱的好坏,关键是看他们演唱时是否原汁原味。有一次两位歌手唱二人台《害娃娃》,歌手唱得挺好,可是在配乐里出现了西洋乐器大提琴,原先那种很原生态的节奏完全被破坏了,我毫不留情地给了最低分。”田青说完这个例子,忽然又意味深长地说起了一段话:“现在的年轻一代都是母语是汉语的美国人,他们半夜起来看乔丹,穿阿迪达斯的球衣,和美国人同一天看好莱坞大片,在互联网上说英语,尤其在上海,说的就更多了。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还有一整套的文化。因为我们都会在今天这样清明节的时候,出去祭扫先人,怀念先贤。”提起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田青说,“我们以前曾经提出让大家清明不要扫墓,但现在看来,我们都是人生父母养,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一年365天,只有这一天可以让我们去先人的坟前祭扫,我们不嫌其少,反而觉得这一天是多出来的。这肯定是不对的。”
  “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了和服、能乐、歌舞伎、和食、生鱼片,日本这个民族就不存在。日本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他们一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们一直在变,但是却一直有不变的东西。我们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除了为自己国家的变化自豪,也同样应该为那些亘古不变的东西自豪。”
  破坏性保护触目惊心
  田青说,自从2006年春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开始普及,现在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在各地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另一个现象却让田青更加忧心。那就是破坏大于保护,甚至有“破坏性保护”的新说法。“就好比一把意大利名贵的古小提琴,你把它先水洗一遍,再用油漆重新刷一遍,这样的破坏性保护现在可以说触目惊心。所以我现在越做这个工作,越觉得灰心,越觉得做不下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欧洲人是做得最好的。在法国,巴黎所有的建筑都要保护起来,不能随便拆建。但我们国家,很多古城的建设就是小熊掰玉米,不停地拆了重建,建了再拆。放眼看去,现在所有先进的文化保护理论,依然还是当年一些知识分子提出来的。当时梁思成曾经说要保存一个完整的老北京古城,然后在边上重建一个新北京城作为政治中心,如果当年真的这么做,我们可以想象,北京现在会有多么巨大的魅力。”
  用音乐带你走遍世界
  昨天的讲座中,除了思想交流,更多的是一种音乐旅行的享受。在台湾艺术界影响深远的作曲家许博允,在一个小时的讲座时间内,沿着马可·波罗的路线,带着听众走遍了世界。从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开始,到巴厘岛的加美兰音乐,然后是西班牙的弗拉明戈、阿根廷的探戈、巴西的桑巴、坦桑尼亚的舞曲。在各种异域风情的音乐中,许博允用自己丰富渊博的音乐和人文地理知识,带所有在场的观众进行了一次世界旅行。每放一段音乐,你就好像在沙漠上骑着骆驼,忽然又来到了伊斯兰国家,转身又驰骋在蒙古草原……正如许博允所说,世界太大了,但音乐可以让你在一小时内走完世界。
  在下半场的讲座中,作为民族音乐的专家,田青则向观众介绍了众多中国的民间原生态音乐。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音乐”,到至今保存完整的福建泉州的南音,再到无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被人惊为天籁之音的云南海菜腔,直至同样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在此次音乐周演出的新疆木卡姆。田青用声画并茂的多媒体资料,向观众展示了一幅波澜多姿的中国民间文化风情地图。中国原生态音乐的神秘和丰富,让很多在场观众叹为观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