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世界遗产申请保护:呵护大自然和祖先的"杰作" (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保护是发展和利用的前提,应放在第一位 

    记者:我国已经有37处世界遗产地。总体上看,保护得怎么样? 

    谢凝高:我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自1985年加入公约以来的20多年里,一直致力于对世界遗产的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较好地保持了遗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比如武夷山,把旅游服务基地放在风景区外面,整个武夷山里边真实性、完整性都保护得很好。 

    然而,有一些世界遗产仍面临着盲目、过度的商业开发和人为破坏等威胁。成为世界遗产、名满天下后,旅游业兴起带来人满为患,更可怕的是进一步开发造成的“屋满为患”。人满为患还不是大问题,被人踏过之后植被还可以再生,但是在山上修建筑物、建索道对生态的破坏是致命的。有的世界遗产地居然修了5条索道。 

    实际上,不只是世界遗产,在很多风景名胜区都存在类似现象。根据建设部去年底的统计,2003年以来,全国否决了1000多个破坏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拆除了位于景区内的2000多家宾馆、饭店、度假村等楼堂馆所。可见开发冲动、“屋满为患”,并非个别现象。 

    记者:一些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主要原因是什么? 

    谢凝高:一些世界遗产地存在着错位开发问题,把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的功能错误地变成了经济开发的功能,将精神文化区变成了经济开发区,这是性质上的错位开发。还有空间上的错位开发,如旅游服务基地应建在风景区外的,结果跑到风景区内来了,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一些地方不但普遍存在错位开发,还存在严重的超载开发。 

    不论是国家级遗产还是世界遗产,不论哪种类型的遗产,保护都是发展和利用的前提,保护应该放在第一位。如果把开发放在第一位必然会产生破坏。 

    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要多做“减法” 

    记者:不少地方在“申遗”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巨资整治环境,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谢凝高:我20多年前去过三清山,当时山上并没有宾馆,现在为了“申遗”把后来建设的宾馆迁到山下了。这样的做法比较普遍,虽然走了一段弯路,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及时改正还是值得肯定的。 

    九寨沟也走过一段弯路,最初在沟内修建了很多旅馆、饭店,使得水污染很严重。九寨沟最美的就是水,水被污染了,还有什么吸引游人呢?当地后来终于下了决心,把旅馆、饭店外迁,实行“沟外住,沟内游”,现在保护得很好。 

    记者: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谢凝高:面对各种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我们要多做“减法”——千方百计减少人工建筑和人工景观,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保护好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我们可以把自然遗产视为大自然杰出的作品,把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祖先的杰出作品,我们要保护“原作”,原作是价值最高的。人们强加的人工建筑和人工景观,也许在短时间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将降低其价值。 

    自然有大美,天地有大美,只有把“原作”保护好,吸引力越来越大,才能带动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收入越来越高,取得双赢,否则就会两败俱伤。(记者 刘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