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清华大学教授:网络“审丑”何以连连得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负责任的全媒体娱乐化运作模式,为网络“呕像”们提供了现实世界的生存空间 
  只要主流媒体摆正了位置,网络“审丑”就只能在属于它的非主流空间中存在,而仅仅成为一个有限“景点”
  问:近年来,从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凤姐,再到郭美美之流,持续受到各类人群的“围观”,有些媒体也热衷于报道其人其事。过去,这些人、这些事可能很难“上得了台面”,现在却可以“招摇过市”,真是令人不解。请问,网络“审丑”何以连连得手?怎样才能形成健康的社会审美氛围?
  ——人民网网友 涛涛
  答:在中国互联网10余年的民用历史中,第一个网络“审丑”的主角是2003年爆红起来的 “木子美”。之后,“天皇巨星级”的红人就是芙蓉姐姐、凤姐和“小月月”(虚拟人物)了。今年,拿头牌的极有可能是郭美美。这些网络“审丑”浪潮中的红人,又被称为“令人呕吐的形象”(简称“呕像”),其“成名之道”有三个共同特点:
  一是反社会伦理的极端表现,以“反道德”为“道德”。如木子美的成名之举就是以网络日志的方式展览、炫耀和兜售所谓形形色色的“动物性的一夜情”,其以耻为荣的行为不仅博取了关注,而且还被部分人视为 “反叛英雄”受到追捧。
  二是以畸形方式展演自我,通过“以丑为美”,将自我形象奇观化。比如,芙蓉姐姐就是顶着网民的嘲弄、谩骂,经年累月在网上搏出位,展演她那些被贬斥为“恶心、臭美”的造型而获取热议的。
  三是主动参与“推手—媒体—商家”利益链的构建和运作,表面上个性张扬、自我反叛,实际上是精心的商业策划和操作。比如“凤姐”,其极端“反常”的言行,看似出自本人的“特异思维”,背后却是在表演推手们编写好的脚本、台词,相关媒体则配合做强化传播。
  这些“呕像”为什么会成为“偶像”?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是大众娱乐的对象,甚至俨然成为具有特殊市场号召力的消费产品代言人,原因何在?显然,一方面,娱乐性的追捧折射出当下社会生活的浮躁和焦虑,在网络“审丑”中公众或许可以释放压力,并且替代性地满足自我优越感和成功欲望。另一方面,奉行所谓“注意力经济原则”的推手、商家和媒体为攫取各种利益,罔顾道德和形象,刻意打造和炒作“呕像”,以最终“吸引公众的眼球”。
  如果说前期木子美、芙蓉姐姐的“走红”还需长时间的预热,且要面对主流媒体、正面舆论的强力抵制和抨击,那么近期凤姐、郭美美的“走俏”,则逐渐带有高频率、爆发性和常态化的全媒体现象特征。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是:网络“呕像”不仅“一夜走红”于网络,而且以焦点新闻的方式持续“占领”包括网络、报刊和电视在内的大众媒体。它们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遍地开花”,成为一道貌似势不可挡的“文化景观”,与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理念有着紧密联系。
  现在,个别媒体抱定一种传播理念:“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它们视“关注度”为传播目标、传播动力,而有意无意地架空独立原则和媒介理性。慢慢地,舆论的真实性和正义性诉求变得似是而非,最终形成了价值虚空的常规性娱乐化运作模式。这种不负责任的全媒体娱乐化运作模式,为网络“呕像”们提供了现实世界的生存空间。
  有论者称,网络“审丑”的盛行是因为公众的“审美趣味”嬗变为“审丑趣味”。这样的说法,可能夸大了人们对网络“呕像”的兴趣。网友的“围观”如果说在开始阶段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社会关注和正义考量,那么紧接着就会在全媒体娱乐中变成一种“去道德”和“非价值”的“狂欢”。与其说公众对网络“呕像”具有普遍和专注的兴趣,还不如说是全媒体娱乐刺激甚至制造了公众对他们“别无选择”的关注和兴趣。公众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一半是假相,一半来自于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推波助澜。
  在去道德、非价值和非审美的运作过程中,一些媒体自甘堕落为娱乐传播机器,自我放弃了对社会主流价值和核心文化理念的传播引导作用。破解这种道义转向反道义、审美转向反审美、求真转向反真实的传播死结,不仅关系到媒体的良性生存,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健康安全。
  在这个问题上,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使其真正承担起健康文化理念传播、社会核心价值引领的责任。众所周知,在社会文化分工中,主流媒体应当理性确立焦点定向和传播理念,其任务是向公众提供正面的、理想的、符合基本审美的信息。只要主流媒体摆正了位置,网络“审丑”就只能在属于它的非主流空间中存在,而仅仅成为当代文化丰富性和宽容性大背景下的一个有限“景点”。
  不过,应当看到的是,尽管网络“审丑”具有一定的消解和腐蚀作用,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社会危害。在适度的范围内,它确实可以发挥某种释放压力和焦虑的作用。同时,由于网络具有更为便利的双向互动性,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可以从正面影响和改变“呕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