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阿城新书探秘"洛书河图":中国文明造型源于天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久无新作问世的阿城,最近出了书,名叫《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这不是一本小说,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作品。他试图从洛书河图入手,用图像学的方法探寻中国文明之源。 
  此书插图精美丰富,有近200幅苗族服饰、青铜器造型图案。阿城通过对这些美术造型的解读试图表明,中国美术造型、中华文明的源头都来自古人对天象的感悟和体验。
  26日,阿城接受本报独家专访,详解天机妙谛。
  “棋王”归来术业转向
  阿城为人所熟知,主要是他的小说“三王”系列:《棋王》、《树王》和《孩子王》。这本《洛书河图》里,他有意跟过去切割,一心谈美术造型与天象的关系,前言后语不大提起文学的过往。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原籍重庆江津。高中一年级,阿城赶上“文革”,不得不中断学业,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1979年回北京,1984年起开始创作和发表小说。
  《棋王》令阿城声名鹊起,不久他移居美国,小说越写越少,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1998年前后他回到北京,理由是“一个人清静生活在北京也成了可能”。以前要是大白天关门,居委会大妈会来敲门“关心我”,现在不必再担心这种情形。
  2005年左右,刘小东和喻红请阿城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给学生讲课。2009年,美院造型学院聘他做客座教授,每个学期讲5个星期,主讲美术造型史和色彩。学生们希望晚饭后开课,安静,人还不累,正合阿城的心意。部分讲课录音后来整理成《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不用讲义内容烂熟于心
  阿城对中国造型史发生兴趣,已有很长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阿城在台北帮侯孝贤导演做电影顾问,其间认识了一个叫谢屏汉的先生,问阿城有什么事情可做,阿城说可以弄一下中国造型的来龙去脉,于是画了一个表格,将各种造型的关系勾连了一下。谢屏汉很认真,不久真的拉他去研究梳理中国文字造型,参与由唐诺主撰的汪洋大著《文字的故事》。
  阿城喜欢散漫,“必也正名乎”的事由别人去做,他只专注感性的观察和判断。上美院讲座基本上是根据当年那张表来。他不用讲义,内容烂熟于心。
  一起合作过的唐诺,形容阿城是那种看菜单看商品目录也比看荷马史诗还津津有味的人,“就我个人所知,阿城当然是好厨子;也是好木匠,能够修护难度极高的明式家具,他最早横越美国的旅费二千美元就是这么赚来的;是好汽车技师,自学而能,亲手组装过六七部福斯的古董金龟车卖钱。最后一部他舍不得卖,红色敞篷,我看过照片,阿城戴墨镜摄于车旁,人车两皆拉风……”
  据说阿城曾遭蒙面汉打劫,事后他准确推测出了劫犯的民族身份,因为他被劫时清楚看见了劫犯从头套里刺出的胡茬颜色和卷曲度。他把握细节的神奇能力从《棋王》肇始,贯穿进这本《洛书河图》。
  “河出图”是天象而非奇谈
  “河出图、洛出书”,一直被认为是神话传说,见载于《尚书》、《礼记》、《管子》、《论语》等古籍。“河图”指龙马负图跃出黄河,“洛书”则指神龟负书爬出洛水。商朝时,人们对河图的信仰还很笃定,而到春秋,社会精英如孔子开始焦虑“河不出图”。战国及秦以后,传说湮没无闻。
  阿城援引学者冯时的考证认为,洛书河图与古人观察天象的经验紧密相关。洛书推演到最后,形状就是方位图,用于表示8个方位,同时又表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河图很大可能是指7大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的“东方苍龙”跃出银河、顶着北极星旋转的阶段性天象,体现了我国先民的天极(北极星)崇拜。因此,“河图”之“河”,阿城认为是指银河,而不是黄河。
  那么为什么银河在传说里变成了黄河?阿城认为,这可能是黄河文明成为主流话语后对历史传说的篡改,造成的误解一直延续到现在。
  阿城通过比较苗族刺绣和商代青铜盘发现,河图的原型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和商代青铜器盘的图案中;洛书的异形符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中;北极星的形象也保存在苗族服饰图案中。因此,阿城认为,苗族承续了上古文明,其造型与图案,具有源头性。
  他希望,借由书籍和媒体传播,建立对洛书河图的新认识,重述一个理性而美好的“天人故事”。
  阿城
  穷通天地
  记者刘功虎
  阿城先生新书刚面世,全国即有十多家媒体约访,他唯一点中了本报。居中牵线的出版社责任编辑:www.zgny.com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