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网友"人肉"涂鸦神庙男孩:是爱文物还是爱面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闻提示 
  近日有人在微博上曝出图片,埃及名胜卢克索神庙的石壁上出现了“丁某到此一游”的中文题字。消息曝出后,舆论引起轩然大波。在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有网友“人肉”出丁某的个人信息。
  埃及卢克索神庙约为公元前14世纪修建,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如此珍贵的历史遗产上涂鸦,造成文物的损坏,这的确令人痛心不已。不过此番“丁某到此一游”的中文题字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恐怕主因不一定是他损毁了文物,而是因为这位小同学“丢人丢到埃及”去了——换言之,对其人肉搜索、咬牙切齿的人很大程度上不是真的热爱文物,而是太爱面子。
  去年10月,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在国庆黄金周期间,郑州市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趁着假期,对一处商周时代的遗址强行施工。当记者来到现场,遗址已有三分之二被严重损毁。 
  同样是3000多年前的古老文物,用推土机、挖掘机乱搞一气的行为显然比未成年人乱写乱画恶劣得多,但是为什么那一次的新闻没有引来这么多的口水?显然是因为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门内”损毁文物的情形习以为常了。两件事一相对比,似乎给人这样的感觉:啥文保不文保的,只要别让外人知道咱们有多粗暴、有多不文明就没啥大事——说穿了,面子最重要。
  “到此一游”的事件一经发酵,有人批评孩子、有人指责家长、有人盯着学校,但其实此事的“责任人”远不止眼巴前儿的这几个:如果爱护文物、文明出游的习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孩子能不知道啥事儿该做啥事儿不该做吗?如果此前那些更严重的损毁文物事件全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始作俑者都受到了司法和舆论的双重惩治,后来者难道不会学乖吗?
  反观我国的文物保护现状,实实在在地没有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例如上个月新华社曾报道说,南京6座六朝古墓被开发商“强拆”,受到的处罚仅仅是罚款50万元;再比如《羊城晚报》曾报道说,广州市级文保单位“庐江书院”的墙壁上写着一个斗大的“拆”字……
  为了利益,可以不顾文物部门和群众的反对,不惜以破坏文物古迹为代价,搞各种各样的建设开发;同样是为了这种利益,“文物搭台、经济唱戏”,耗费巨资建造类似“西门庆故里”这样的“文化项目”,或是硬把真文物改造成假古董——《人民日报》曾以《“真文物遭殃”与“假古董吃香”》为题报道了我国文物保护方面普遍存在的情形。在这样的大背景与社会现实之下,若仅仅以枯燥的说教去告诉孩子们要爱护文物,喜欢独立思考、具有叛逆精神的孩子没准儿会发问:你们可以用推土机破坏文物,为什么我就不能在文物上留个言呢?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社会风气的养成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的孩子“丢人丢到国外”,可以说错不在孩子,而在大人——如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是真爱文物而不仅仅是“爱面子”,如果每一个网友都拿出人肉中学生的劲头儿和大规模损毁文物的违法行为较劲儿到底,那么孩子们就会有样学样,珍惜那些必须珍惜的美好,摒弃那些必须摒弃的劣习。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