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古代思想大反思:养不教是不是父之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养育子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不教,父之过”虽然反映了男权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强调生养与教育关系的理念却很有现实意义。
现在的年轻人常以工作事业为借口,生了孩子就交给老人或保姆带,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致使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这不能不说是“父之过”。自己生活压力大,是不是就可以对子女“养不教”呢?
早苑主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孩子早期教育的责任。俗话说“严父慈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大的环节需要父亲指点,一些大的转折点需要父亲引导,没有父亲教育的孩子是不完整的。养不教,父之过,古今通用,中外一理,永远没有过时!
一蓑烟雨: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提高给教育带来不少压力。许多上班族选择让孩子“上山下乡”,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更多的打工族背井离乡,留下了无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产生了不少问题儿童,因此,虽然压力重重,但养不教的确是父母之过,毕竟推动摇篮的手正是推动世界的手。
台应新:养不教,父之过;养不孝,谁之过?教不好,父之过;不敬老,谁之过?教不了,父之过;不养老,谁之过?
涩味:现在的孩子太没有教养了!爹和孩子的身份基本上都倒过来了,我就常听邻家的阿婶喊自己的儿子:“小爹啊,你就行行好吧,我给你跪下了,别再闹了!”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太不正常了。
幼安居主人:父母教育确实重要,但作为子女也要自心向善,我们在看到早教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掘“人”的本性,如生子天性本善则稍加引导即可,若生子天性不善则只能尽最大力引导其向善,至于结果如何无法预知。
沧海巫山:切莫苟且一时,遗憾一世。把孩子交给老人,“隔代疼”的弊端显而易见,老人们往往溺爱和娇宠有余,引导与管束不足;而放给保姆,因天然的亲情距离,责任心打了折扣,常常是饮食起居照顾周全,心智培养却有疏忽。这都极易形成任性、自私、懒散的性格。为人父母,养而不教,害子害己。
郭峰:先要明确“教”的含义: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优良的受教育环境;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树立一个道德的榜样;③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时,作为家长应当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疏通,使孩子不要在矛盾中生活。
陈成强:有的父母迫于生活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减少对孩子的爱,一个电话、一封信、一份小礼物、过年过节的短暂相聚,都能让孩子倍感温暖幸福,进而理解体谅父母,激发进取之心感恩回报父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没有太多奢望,只需要父母的爱与牵挂。
徐建和:对教育孩子,我从身边无数实例中总结了一句话:小时省心,大时操心;小时操心,大时省心。“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父母教育子女亦如是。
nie_gui_zhi: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即使送到再好的学校里去,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wj705983:父母既然生养了子女,就有教育他们的义务。如果只生不教,任孩子自由发展,或者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老人和社会,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对社会也是一种犯罪。
wblhs:俗话说,“教养教养”,生了孩子当然要教,纵然在自然界,也有传承生存技能的习惯,何况在人类社会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父亲可以顶100个老师,意思还是说,父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王乐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把自己的本职推卸给他人或社会则是懒惰无能之举。昔日孟母三迁,欧阳修寡母以荻画地,林则徐不留遗产,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子女谆谆教诲,这些都是教育子女成才成器之楷模。
齐鲁阅读:“养不教,父之过”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鉴于当今父亲和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这里的“父”可以理解成“父母”。工作忙,不是养而不教的理由。忙有忙的教育方法,少陪客户吃顿饭,少打几圈麻将,一家人聊一会,就是打个电话也好。一点一滴积累多了,教育的效果就出来了。(话题提供者::liuli580129、段玉文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