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考古专家:金陵长干寺地宫或为"民间集资"修建(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报恩寺塔》图可见,从右至左分别是大雄宝殿、琉璃塔、观音殿,三者均建于高地基上(见上图)。
 

 
而此次考古的地宫在地下4米深。
 
长干寺地宫铁函内本月7日发现了目前全国出土的最大阿育王塔,这座七宝阿育王塔立即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有专家认为,这座地宫可能是宋初由长干寺住持可政大师通过“民间集资”修建而成的。

    “滑州助教王文”身份成谜

    碑文显示,“滑州助教王文”是一个重要人物,正是他和可政共同组织了地宫修建。那么这个“滑州助教王文”究竟是何许人也?

    记者查阅史料后发现,滑州就是现在的河南滑县一带,级别不会超过苏州或淮安这样的地级市,而助教则是一个从九品的官阶,是官员中级别最低的,这更给考证工作增加了难度。根据宋代的官制州助教主要授予纳粟补官者,即政府给交纳钱粮的大户一种特殊身份。也就是说,滑州助教很可能并不是说在滑州当助教,或者仅仅是一个虚衔,可以按这个级别向朝廷领俸禄,这就是宋初特殊的“寄禄官”制度。

    在《宋史》中“王文”的名字只出现过两次,都是低级别的武官,被一句话带过,而且晚于碑文所称的“大中祥符四年”近30年,不应与碑文上的王文为同一个人。而在南京图书馆查到的《康熙滑县志》中,元代以前的“教职”资料都已佚失,王文这个人的身份已经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期望阿育王塔取出后才有可能发现此人的蛛丝马迹。

    通过民间募资修建佛寺建筑并非个案。在修建长干寺地宫(1011年)16年后的宋仁宗天圣五年,可政大师向一个叫唐文遇的人募集一笔善款开凿了天禧寺义井,同年唐文遇等人还出钱瘗埋了可政从长安带回的玄奘顶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南昌魏德宝同其妻王氏出资为天禧寺修建法堂。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